如果取消所有的课外培训机构会怎么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9410544/answer/178831226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两天,一份由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工作组办公室下发的红头文件在朋友圈刷屏。根据该文件,朝阳区中小学学科类培训机构、外语语言能力培训机构及与中高考高度相关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将继续停止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具体复课时间另行通知。
对于这一文件,有自媒体将其解读为北京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全部关停排查整顿,还称“北京或是整治示范区,不排除治理方法和经验向全国范围推广”。
这毫无疑问属于过度解读。因为对于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乱象,肯定要严肃治理,但是,治理必须依法依规,对于拥有合法资质、合法经营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怎么可能随意关停、整顿?
但是,从“过度解读”广泛流传中,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应该意识到行业发展存在的现实危机。针对我国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乱象,接下来必然会启动严肃的整顿、治理,虽然整顿、治理不是要关停所有教育培训机构,而是要让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但教育培训机构要反思经营理念,调整经营方式,这将决定教育培训业的未来。
01
因防控疫情继续暂停线下培训
不等于“关停、整顿”
事实上,北京部分区发布的治理文件,是落实疫情防控规定,要求校外培训机构继续执行疫情防控规定,暂停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否则,如果是要关停所有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整顿的话,就无法解释,为何只继续停止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而不停止线上培训。而且,要求有合法资质且合法经营的培训机构停止相关培训活动,当前只有且仅有一个合法理由,即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
早在今年2月底,北京市教委就曾发布《关于校外培训机构违规问题的通报》,《通报》显示,多家校外培训机构未按要求暂停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擅自恢复线下培训、未按要求公示相关信息、违规宣传竞赛课程、未按要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等五类违规问题。
当然,对于以疫情防控为由要求培训机构继续暂停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也有人把这解读为就是关停教育培训机构的线下活动。而这属于两码事。不排除有的教育监管部门,存在一些人猜测的“不想让”培训机构恢复线下培训,因此在疫情防控上加码,但这必定是暂时的,在一直没有新疫情出现的情况下,教育监管部门没有理由不让有合法资质,合法经营的培训机构恢复线下培训。至于其他省市已经恢复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的教育培训机构,监管部门就更没有理由让这些机构无故关停、进行排查了。
说到底,教育培训业是合法的产业,合法的教育培训也缴纳税收,解决大批从业者的就业问题。更何况,目前北京只是继续暂停校外培训机构的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并没有暂停线上培训。
因此,所谓的要关停所有教育培训,根本就不存在。而据北京媒体报道,不少教育机构表示已经提交复课申请,正在审核流程,等待最终复课通知。
02
培训机构不可能被彻底取缔
但是,不少舆论还是宁愿相信,这传递出极为重要的信号,即要大力整顿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因为在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到当前存在的教育培训乱象,包括培训机构虚假宣传、“烧钱”营销、恶性竞争、制造教育焦虑等等,甚至有委员提出,彻底取缔校外培训机构。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许多孩子放学后就进入校外培训机构,学习任务繁重,身心健康受损,并倡议彻底取缔校外培训机构。
对于彻底取缔校外培训机构,不少人点赞。但这不过是情绪化表达。培训机构的乱象,和培训热是不同范畴的问题。不能把培训热的原因也都推给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以为取缔掉培训机构,学生的负担就减轻了。
培训机构是满足培训需求而产生的,因此,只要培训需求存在,培训机构就“灭不了”,就是取缔了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家长请家教,怎么制止?地下的培训机构怎么治理?合法化才是治理培训机构的根本选择。
因此,对于培训机构的治理,主要应着力合法、规范经营,而在培训机构合法、经营后,还存在培训热,就必须从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方面着手,引导家长减少培训的需求。
我国当前存在的旺盛培训需求,与培训机构的焦虑营销、刺激家长的教育焦虑有一定因素,但是,更主要的因素有二,一是中高考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导致基础教育严重应试化、竞技化,家长送孩子去培训机构,是想提高孩子的竞争能力,所谓“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二是学校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近年来存在“校内减负”的片面减负问题,结果是校外增负,让培训机构的生意更加火爆。
治理培训热,显然,就应该在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以及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让学校教育更多履行教育职责上发力,比如最近教育部提出的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让小学生在学校里就完成当天的作业。
03
大力整顿培训机构
必须完善监管体系
今年2月4日,教育部在官网上公布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陈宝生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大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把要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目标是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
这预示着今年将出现对教育培训机构的新一轮治理。但在笔者看来,治理不是再出台文件,而是对过去已经发布的文件的具体落实。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业;严禁组织举办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进行排名。”“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务与资产管理的规定,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探索通过建立学杂费专用账户、严控账户最低余额和大额资金流动等措施加强对培训机构资金的监管。”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该意见要求建立教育备案审查制度,明确备案内容和要求,重点是对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等进行备案。要求学科类培训内容备案材料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安排、招生简章等,引进国外课程的要根据有关规定提供相关证明。
学科类培训人员备案材料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教师资格证明(其中,外籍人员提供学习和工作经历、教学资质或教学能力说明)。并提出培训机构必须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具有完善的招聘、审查、管理培训人员的办法,师资队伍相对稳定,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
从事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聘用外籍人员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在培训平台和课程界面的显著位置公示培训人员姓名、照片和教师资格证等信息,公示外籍培训人员的学习、工作和教学经历。
2020年6月,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供培训者(学员)监护人与开展中小学生校外培训的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时参照使用,双方也可使用本合同电子版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签约。这主要是希望通过使用格式合同,提高家长的维权意识,减少因合同不完善而导致的侵犯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纠纷。
也就是说,我国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包括校外线上机构,都有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规范文件,可是,为何这些规范文件并没有起到明显的规范作用呢?
首先,并非所有教育培训机构都纳入了监管体系。不少人认为,应该抬高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以此治理培训乱象,而从市场角度看,这恰恰会制造更多问题。一方面,这会造成大教育培训机构的垄断,由此抬高培训价格;另一方面,会导致一些培训机构转向地下经营,而这就更难监管,国家制定的监管培训机构的规定,如师资要求、收费规定、建立专用账户,不得进行超前教学等都不管用,因为他们游离在监管之外。
要对所有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有效监管,需要降低准入门槛,但是,必须有完备的教育备案审查制度。
其次,我国在《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对线上培训的教育备案审查制度,这是正确的监管思路。就是要对线上培训机构进行过程性监管,要求培训机构向监管部门备案培训的项目、内容、师资、收费,由监管部门掌握培训机构的具体经营情况。
实施备案审查制,其实是针对所有采取预付款商业模式的机构的基本监管要求。因为是消费者先缴费,再享受服务,因此,需要加强过程监管,以维护消费者权利。
对于培训机构的监管来说,如果没有过程性监管,怎么掌握机构在进行提前教学、超前教学?怎么要求机构把所有收费都存进专用的银行账户且存一定的风险准备金?
而实施教育备案审查,是需要监管部门投入更大的人力和物力的,然而,监管部门根本没有这样的人力投入,当前的监管是,往往要等机构出问题、要破产关门,媒体曝光机构的问题后,再启动调查,而这时问题已经发生。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大力整顿培训机构,还会停留在表面。
再次,焦虑的家长缺乏维权意识,还配合机构的违规运作,等问题发生后再维权。比如,针对培训机构的提前教学,有家长会举报违规吗?并不会,家长选培训机构,有不少就是希望提前学习、超前学习。再比如,针对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超过规定的3个月违规收费,不少家长也是很主动的配合的,他们认为这样不但可以获得机构的优惠,还会让机构更好地对待自己的孩子,获得更优质的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发挥监管的力量了。因此,大力整顿应该是强化教育备案审查制度,加强对机构的过程性监管。
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介绍,今年上海将出台《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收费管理办法》,在预付卡制度基础上,计划再建立两个机制:一是第三方支付机制,资金可能放到银行(第三方),再通过某种机制划给机构,这样确保万一机构出现问题,资金还在第三方,不至于给消费者带来损失;二是考虑引入保险机制,如果机构资金出现问题或者倒闭,保险公司可以给家长赔偿。
04
培训行业要更好发展
必须立足教育回归教育
当前培训机构的从业者,有不少认为行业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是培训机构自己“作出来”的,可谓咎由自取。
以线上培训为例,过去两年中,在线教育机构的“烧钱”营销大战,不但导致整个行业的恶性竞争,抬高营销成本,而且,也让舆论对培训机构铺天盖地的广告怨声载道。舆论呼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治理,甚至取缔培训机构,与培训机构这种疯狂营销模式密切相关。
这并非发展教育的思维,而是互联网思维。是资本想通过“烧钱”方式,获得大量流量,同时“拖死”那些资本不雄厚的机构,由此获得垄断地位。而这种模式或不适合教育,因为受教育者选择校外教育培训,是为了获得个性化教育、差异化教育。而强调规模发展的在线教育,是很难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教育的。
很多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在线教育的体验并不好,一方面,在线教育的个性化、交互性并不如线下面授,另一方面,这对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要求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线教育机构把大量资金用到营销上,导致营销成本高企,这必然会挤占师资、课程建设的投入,一些头部在线教育机构,出现包装名师、虚假宣传的问题,已经暴露出这种模式的危机。
因此,从行业的健康发展出发,教育培训行业,也必须深刻意识到当前存在的行业发展危机,加强自律。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制定行业规范,并配合监管,回归做教育,以教育思维发展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