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的元宇宙到底是做什么的?

11月9日,英伟达在2021年GPU技术会议(GTC 2021)上,宣布了要将产品路线升级为“GPU+CPU+DPU”的“三芯”战略,同时,将其新发布的“全宇宙”(Omniverse)平台定位为“工程师的元宇宙”

具体来说,Omniverse 是什么?在做一件什么事情?市场有多大呢?

产品:Omniverse 是什么?

NVIDIA Omniverse 是一个易于扩展的开放式平台,专为虚拟协作和物理级准确的实时模拟打造,并由 NVIDIA RTX 技术提供动力支持的实时协作,其底层技术为该公司创建的图形平台 RTX,并可使用 CUDA 核心进行加速。

在 Omniverse 平台上,创作者、设计师、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可以连接主要设计工具资产和项目,从而在共享的虚拟空间中协作和迭代。开发者和软件提供商还可以在 Omniverse 的模块化平台上轻松地构建和销售扩展程序、应用、连接器和微服务,以扩展其功能。

根据英伟达官网介绍,Omniverse 可以转变行业工作流程,其中物理级准确的光线追踪渲染对于沉浸式可视化、准确模拟以及更快审查和发现而言较重要。同时,Omniverse 平台灵活易于定制,并采用新的 Omniverse 应用、扩展程序和 Connector,实现了持续增强。

技术:Omniverse 在做一件什么事情?

在元宇宙时代,产业需要更为强大的工具将现实中的物体进行3D建模,为元宇宙世界输入不同的模型。

其中,3D建模算法需要基于不同的垂直场景不断优化。现阶段已有的建模技术包括游戏建模、影视建模、工业建模与建筑建模几类。东方证券张颖团队认为,产业对于更高效的建模技术需求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1. 数据量级:3D模型下数据量将达到TB级,相关的软件需要对TB级的数据进行运算。针对垂直应用场景更优化的建模技术将节约虚拟建模的时间;

  2. 算法优化:进阶的算法可以精简3D模型所需的数据量,从而提升软件处理的效率;

  3. 面向现实的物理算法:为了达到更好的模拟效果,需要更多物理维度的算法,如确定数字模型物理实体的材质及其他物理特征。英伟达 Physics 算法即是根据现实物体物理材质建模的算法。通过 Omniverse 平台,英伟达可以为产业提供高效的 3D 建模工具,从而实现开发者生态软件生态以及垂直应用场景的发展,拉动底层算力的需求。

因此,英伟达在设计协作技术(Design Collaboration)与工业数字孪生技术(Industrial Digital Twins)方面均有了积极的布局。

设计协作技术方面,英伟达借助 Omniverse 平台创造了全新的产品:艺术家、设计师、创作者和开发者可以在 Omniverse 平台中使用 NVIDIA PhysX5、Blast 和 Flow 的实时物理模拟功能,并使用使用 Omniverse Create、Isaac Sim™ 或 DRIVE Sim™ 等应用。

工业数字孪生技术方面,英伟达开始在制造业、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以及超算中心上发力。在制造业方面,宝马的虚拟数字化工厂基于英伟达 Omniverse 平台打造;机器人方面,Omniverse 提供支持的 NVIDIA Isaac Sim 是一款可扩展的机器人仿真应用程序和合成数据生成工具;在超算中心方面,英伟达开发了 IndeX 这种立体可视化工具,该工具支持用户通过交互方式可视化整个数据集并加速收集更深入见解的过程。

竞争格局:Omniverse 带来的崭新市场

许多元宇宙中的虚拟场景是根据现实中的场景建模。这一过程需要依赖高度成熟的3D建模算法,这些算法的积累可能来自于游戏、娱乐、建筑、工业等场景。这为布局3D虚拟建模的厂商带来了新的营收。这一营收增量可被拆解为软件工具的营收(License费用)以及生态对于底层算力的拉动。

定位于 3D 工作流互连中心的 Omniverse,独特优势在于其软件能力与生态系统的融合。在 Omniverse 内,英伟达专为加速不同工作流程而打造的专用的应用程序。 开发者可以使用 Omniverse 应用程序,或在 Omniverse 套件上构建自己的应用程序。

这一赛道上,Omniverse 的主要竞争对手为 Unity、Autodesk 以及 Epic 旗下的 Unreal Engine。

本文内容主要来自东方证券张颖团队通信行业深度报告:《元宇宙专题| 从英伟达 Omniverse 平台看元宇宙》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 高智谋,36氪经授权发布。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