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转舵:不止直播,还有影业
运营半年之后,新东方带货终于火了。连带火了的还有俞敏洪身上“绝壁凿光”的企业家精神,就像当年他离开北大白手创业时的那样,也像电影《中国合伙人》里再现的那样。
诚然,我们为俞老师的体面和新东方的坚韧鼓掌,但是,受“双减”政策影响而转舵的教培企业不止新东方一家,对新东方来说,转舵后的业务铺设也不止直播带货一项。“壮士断臂”K12教培业务之后,新东方给自己的规划是“素质教育、直播卖货、投资电影”三条腿走路。如今,直播终于火了,素质教育也似乎上了轨道,剩下的,就只有让人云里雾里的“新东方影业”了。
那么,俞敏洪操盘中的“新东方影业”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这个“新东方影业”的背后藏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力量?它的制作中项目又有哪些?一番梳理,这篇文章就带大家走进我们隐隐熟悉但又远远陌生的“新东方影业”。
当教培遇上影视
谈及“新东方影业”,实际上只是一个昵称。从注册公司名录来看,由新东方投资的电影公司并不直白地叫做“新东方影业”;但是,说到新东方和电影业的合作渊源,乃至教培界和影视界的合作模式,也甚久远且花样繁多。
一般而言,教培和影视就有三种较为常见的合作方式:
其一,艺人代言。比如之前的章子怡代言瓜瓜龙启蒙、沈腾代言题拍拍、邓超代言学而思网校等等,都属这种形式。这样做的目的当然就是为了抢占用户市场,所以企业在选取代言人的策略上也多倾向国民度较高的已婚已育艺人。
在这种合作方式下,教培企业有时还会让艺人承担一定的课程研发功能。以学而思和邓超的合作为例,当时官宣的文本里还写着“邓超将参与学而思网校的课堂互动和品牌推广等环节,与教研团队和技术团队一起打磨更好的课程产品,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辅导服务”。
其二,异业合作。在这个方式下,较为知名的案例就有2021年4月新东方旗下小学全科教育(简称“新东方小学”)和环球影业的IP授权。展开来说,新东方小学获得了环球影业旗下马达加斯加、魔发精灵、功夫熊猫、驯龙高手等多个动画电影系列的IP授权,并以此为基础,与环球影业一起打造IP系列主题课程和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
不过,“双减”落实之后,失去K12市场的新东方究竟有无、或以怎样的方式持续这项合作,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其三,自主投资。比方说,早在2012年的时候,学而思就推出过一部名为《爱的方程式》的微电影,虽为广告性质,但也确实请了专业影视团队制作。其后,教培机构不乏有制作微电影广告的案例,单是新东方一家就曾推出过《老师本该如此》《三个老家伙》《底气》等叫得上名的作品。
可惜,好景不长,这些教培机构过去为产品推广和品牌宣传砸下的资金,“双减”之后都显得那么徒劳。仅一瞬间,好未来(学而思)、精锐教育股价暴跌,新东方在线股价亦随之腰斩。
而在以上三种常见合作形式之外,中国教培机构有在切实投资电影项目的,新东方可能还真是第一家且唯一一家。不过,常被认为是新东方“触电”起点的《中国合伙人》,实际上并无新东方直接投资;该片的第一出品方是中影股份,其后亦有安乐影业、寰亚影业、光线影业等公司联合出品。
对此,俞敏洪在看过《中国合伙人》之后,也仅只在采访中感慨了一句:现实比电影更加残酷。
“新东方影业”成长中
然而,或许是真受《中国合伙人》5.4亿元的票房所吸引,又或许是与王中磊、王中军等一线影人关系密切,进入2014年后,俞敏洪开始正式触及电影投资。
首先,在2014年12月的时候,俞敏洪成立了洪泰基金,洪泰基金第一个投资的项目就是脱胎于国内知名电影营销公司无限自在的“自在影业”,投资金额近5000万元。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项投资对当时的教培界和电影营销界来说都颇为轰动;尤其是对被投企业无限自在来说,彼时也正处于想要进入上游业务的风口节点,这笔投资资金可以称得上是是来得其时。
然后,到了2016年7月,俞敏洪再与原润亚影视董事长陈铁铭和金山公司创始人求伯君共同成立“彼格影业”,引得“俞敏洪是不是要投拍《中国合伙人2》”的外界传言不胫而走。不过,俞敏洪最终没有投资《中国合伙人2》,这部与《中国合伙人》关系不大的电影2018年底上映后也只获得2076.3万元票房,可谓惨败。同时,与彼格影业相关的项目,至今可查的也仅有《进击!BIGBOY》一个;怎无奈,这个官宣将会选用24名小鲜肉参演同名网剧拍摄的项目,也已烂尾多年。
于此期间,彼格影业还在2017年时改名成了“新惟影业”,这也是当前“新东方影业”的本体所在。
尽管如此,2017年改名之后,新惟影业一直都没什么实际项目动态。真正让“新东方影业”重回大众视野的,是俞敏洪今年年初在自己个人公众号“老俞闲话”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提到:新惟影业购得了整个“凉山黑鹰”球队的故事版权,并从去年开始了正式的电影制作。直到今年年初,该电影已经初剪完毕,正往院线发行的目标推进。
▲资料图片:纪录片《鹰栖凉山》剧照
由此,“新东方影业”才算是正式亮相。作为“新东方影业”的总舵手,俞敏洪的策略也正式浮出水面,那就是进一步投入励志电影。
挖掘励志电影的蓝海
对俞敏洪和新东方来说,主攻励志电影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一方面,励志电影比较好地契合到了新东方的品牌调性;另一方面,当我们在励志电影品类言必提《阿甘正传》《勇敢之心》的时候,也确实表明了中国电影市场中的励志品类仍属一片蓝海。
然而,纸上谈兵终觉浅,要在国内市场打造一部叫好叫座的励志电影并不容易,若想进一步将其发展成为系列品牌,更无先例可循。
困难之一,来自类型分类。如前所述,“励志”往往是与传记、运动、青春等元素相结合的,也正因为这样而少被单独分类;而当“励志”作为一部电影的情感溢出而非类型元素来存在的时候,“励志”两字往往也少有成为营销主打。对此,喜剧标签大于励志标签的《喜剧之王》《钢的琴》,就是这样的情况体现。
困难之二,来自剧本创作;编剧们要打醒十二万分精神,否则容易落入 “鸡汤电影”套路。对此,纵观近年《破风》《滚蛋吧!肿瘤君》《小小的愿望》《夺冠》《超越》《了不起的老爸》等数部国产励志向电影的口碑表现,剧本水平高下立现。
当然,有了好班底和好剧本,励志电影也并非可以在票房成绩上百发百中。诚如《我心飞扬》之于《夺冠》,少了的,大概就是那么一点天时地利人和的运气。而在商业电影之外,励志品类的主要竞技场还有纪录片赛道;比如《棒!少年》,虽然没有院线发行,但也通过网络发行赢得了观众们的叫好又叫座。
接下来,就看俞敏洪的这部“凉山黑鹰”能否在国产电影市场上一鸣惊人、首战告捷,冲出一条励志生路了。“东方甄选”用了半年,“新东方影业”又将还要蓄力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