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涌进赛博“佛门”
历经一年多的集中攻关与反复实践,灵隐寺“智慧寺院管理系统”于本周正式上线,系统亮相的同时,一位僧人讲解数字化成果的照片也“疯传”朋友圈。
与古镇等其他文旅景点相比,由于具备宗教属性,寺院总带有一种不凡之气,但从管理角度出发,无论是人员管理还是安全防控,都需要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手段的进一步深入。
寺院商业化已非新鲜事,早在20年前,少林寺在同名电影热映后,便开始注册公司、商业演出、制作周边、开淘宝店,还与多家公司合作开发少林音乐、授权网络游戏IP,此类轻量级的商业化手段,大多只是授权部分版权就能获利颇丰。
灵隐寺等知名寺院,作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强文化属性景区,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带来更规范的管理,还能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图/杭州灵隐寺智慧寺庙应用场景
寺院管理场景,比想象中复杂
灵隐寺作为 最有名的寺庙之一, 年接待量近 800 万人次, 景区 从知名度、转化率、安全保障、应急处理、互动体验方面均面临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以安全防护为例,2019年,灵隐寺就曾引入实景融合技术与消防传感模块相结合的解决方案,重构寺院消防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隐寺各殿阁建筑结构为砖木结构,耐火等级较低,安全隐患较多。
通过“GIS地图+VR场景+视频监控”虚实结合,能够对寺院内电器、消防、水务等相关设备设施做到实时监测,监管核心数据,一旦发生异常报警,可以第一时间切换至灾情发生画面,提升灭火方案研判能力;同时,系统还能进行远程切电、消防栓水压检测等,把损失降到最低。
图源网络/灵隐寺电气线路故障异常报警模拟示意
在浙江,面临同样场景难题的还有古镇景区,承建过杭州河坊街、雍和宫等文旅场景智慧消防解决方案的杭州拓深科技告诉36氪,古镇场景下,新技术的引入要结合实际情况:
一方面,面对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发生“火烧连营”的情况;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重新布线,不能破坏原有建筑结构等问题。因此,前期的排查工作十分重要,对企业整体解决方案实力也有更高要求。
此外,与常规景区不同,寺院数据共享能力基础较为薄弱,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表示,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字赋能现代寺院智慧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数字化不仅是佛教适应时代发展的具体路径,更是佛教自我健康传承的迫切需求。
2021年5月,杭州灵隐寺成立了数字赋能研究中心,着手开展佛教寺院数字化管理探索与实践。此次发布的综合服务系统也是探索成果的公开展示,包含了“一屏、一中心、四件事、六大管理平台”,应用于对游客统计、日接待量、防疫管控、安全预警等细化场景管理。
总的来说,古镇与寺院保留古朴风雅的人文气息的同时,不应成为数字化“荒漠”。
兼顾现代与“灵魂”
尽管寺院数字化、商业化是大势所趋,但仍有声音表示,这样是否会让古寺“失去灵魂”?
近年来,在疫情影响下文旅产业波动较大,如何吸引更多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成为全行业共同面对的迫切需求。站在产业发展角度,只有打通数据孤岛、建立数字中台,才能从空间格局、旅游方式、商业模式上寻找转型点。
即便是不将过于科技感的设备引入院内,技术仍可以以多种姿态渗透其中,灵隐寺就用多年实践,逐步摸索出一条较为稳健的改造之路。
底层制度层面,早在2019年初,杭州灵隐寺即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在寺院管理、弘法利生、服务社会等方面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思维和方法,灵隐寺也是国内首个通过该体系认证的佛教寺院;
文物管理层面,灵隐寺通过3D造像技术,对飞来峰造像龛周边的200余处摩崖题刻进行拍照、拓片,梳理出文物遗产的全貌和家底,利用数字化手段,对飞来峰山体进行测绘,摸清造像的整体分布情况,大有“寺庙元宇宙”之势;
数据安全层面,灵隐寺制定了详细的数据安全管理、分级分类、登录权限制度,不仅是针对游客,在寺院内对僧人管理、库房管理、产房管理,也逐步实现数字化智慧化升级,确保文化财产安全。
不难看出,尽管此次流出的住持讲解数字化照片引发热议,但灵隐寺做数字化转型这件事是极其认真的,科技不应成为文化发展的阻碍,寺院也不会因为数字化演进失去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