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用角度浅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该《指南》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旨在助力中小企业科学高效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为有关负责部门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指引。《指南》从增强企业转型能力、提升转型供给水平、加大转型政策支持等三方面提出了14条具体举措。该指南详细内容网络上可以搜索到,这里不做过多描述,今天老杨就从应用角度来简单解析一下。
从实施原则角度来讲, 中小企业需参考与发展需求相适配的内容,因“企”制宜推进数字化转型。
这句话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战略方向:一定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尤其是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来制定数字化转型规划方案;但当前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存在以下“三无”问题: 无规划、无预算、无专业组织 ,在盲目中做转型,软件的选型也是基于所谓的朋友推荐或“照抄”模式,受资金影响没有太多的试错成本,一旦数字化项目建设失败,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驻足不前”。
在本指南中也提出了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价值评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提质、增效、降本、降耗、绿色和安全发展 。中小企业做数字化转型要以价值为导向,以目的为原则,科学合理的分步进行,切忌毫无目标、毫无章法的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数字化建设既不是面子工程,也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实在为企业价值服务。
在软件供应商方面, 要聚焦中小企业特征及需求,研制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小快轻准”)产品。
这为软件公司的产品研发、定位指明了方向,功能多、架构复杂、大而全的平台化产品适合大型企业但并一定适合中小企业,要根据其行业特点、场景痛点量体裁衣开发软件产品,中小企业在数字化建设初期需要的是工具化产品,而非复杂的平台化系统,所以软件产品功能不能太泛、什么功能都有,包罗万象,其结果就是功能不精、深度不够,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场景需求。
所以针对中小企业的软件产品一定要轻量化,适合其管理特色与管理模式;由于中小企业没有专业的IT部门,所以产品部署实施一定要简便,开箱即用的SAAS软件非常符合中小企业,如果软件的功能设计更能直击其场景痛点,那么这种产品是非常受欢迎的。
那么 在中小企业如何推动数字化落地工作?
在指南中明确了以下落地策略: 一把手负责、构建配套的组织、制定配套的绩效管理及考核方案、制定激励措施,同时还指出要加强数字化培训,营造数字化文化,强调要实现技术与业务部门沟通协助,建议由条件的中小企业成立专业数字化部门。
以上落地措施均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当前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中由于缺乏专业的信息部门或CIO,数字化建设工作一般是由老板指定某一分管领导或业务部门领导兼任,由于中小企业一般均为“老板文化”,这就造成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 资源协调难、部门间协同难 的问题。由于兼任数字化建设的领导缺乏专业性,往往将此工作直接推给第三方软件公司负责,做起了“甩手掌柜”,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软件公司 收集需求难、系统实施落地难、实际应用难,系统可能还没上线就烂尾 了。因此在中小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建设必须坚持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必须亲力亲为,勿以任何借口做甩手掌柜,同时还要成立以各条线领导组成的数字化转型改革小组,以便于协调资源、政策落地。
数字化转型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实施、应用环节,为什么很多企业最后做成了“花瓶数字化”,看似系统内有数据,但实际对企业管理毫无价值可言,问题就在于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措施,那么如何改善这一问题?很多人会提出用强管控,重罚!对于初次进行数字化建设的企业来说,老杨认为此法不可取,重罚在一定程度上有威慑作用,但也会引起相关人员的反感,可能会造成消极应对,录入假数据以应对检查考核,因此老杨建议数字化建设前期应以激励为主,多奖少罚,尤其要奖励数字化应用较好的部门,树立典型,同时还要加强培训工作,在企业内营造数字化氛围,让员工不仅在工作中还要在心理上重新认知数字化、重视数字化,唯有上下同心,方可顺利推进。关于技术与业务融合这一点,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老杨在前期很多文章中都有过强调描述,在这里不做过多阐述。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一定要重视数字化人才的培养,部分上规模企业一般都配置了IT人员,但当前这部分IT人员的地位与影响力有限,如果企业想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就要 注重IT人员能力的培养 ,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是既熟悉企业内部管理,又懂数字化技术,同时又与业务部门关系良好的复合型人才,但这种人才可遇不可求,空降数字化管理人才从人力资源成本角度讲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合适,不可取, 因此中小企业要注重内部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哪些业务管理层面需要做数字化转型?本指南中也提出了相关指导: 应用财务流程自动化、协同办公平台、标准化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等,实现财务、办公、人力资源等管理环节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管理精细化水平。
大部分中小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往往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所以就采用谁急迫就谁先做的原则,但往往由于缺乏相应的数字化基础而建设失败。老杨从与大量中小企业的接触中建议: 协同先行。
部门墙林立,内部沟通孤岛,纸质化审批,数据碎片化, 是当前中小企业的管理现状,也是管理痛点,因此利用数字化系统打破部门墙,提升办公审批效率是当前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企业需要的是一套协同办公系统来解决当前痛点,而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也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融合的前提就是协同,因此协同办公系统的建设对于企业数字化意义非比寻常。
在指南中还提到了: 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各环节数据综合集成、可视化和智能分析,优化企业经营管理决策。 老杨在这里提醒,没有数字化转型建设基础的中小企业要 慎重做集成、大数据报表分析 。原因如下:
第一,数据集成需要很强的技术性,需要各软件公司协同完成;
第二,此项工作对于数据的标准化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三,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报表价值;
老杨建议在 没有完成数据标准化建设、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没有技术实力的中小企业,不要轻易尝试此项工作 。数字化基础工作还未做好,最基本的协同还未实现,做任何大数据、大平台、什么所谓的数据可视化都是扯蛋,更不要再提后续的什么生态建设。
对于数字化供应商的相关要求,本指南中也进行了相关阐述: 聚焦中小企业个性化转型需求,帮助中小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策略。
软件公司在产品研发方向上要聚焦,同时不能只为卖产品,为自身KPI考虑,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轻咨询式服务,要协助企业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数字化转型应用落地方案,这对软件公司的实施能力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要懂产品,更要懂行业趋势、懂企业管理,上可同频企业领导,下可沟通基层员工,这也对软件公司的项目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中小企业低项目实施成本模式下快速交付产品,当前很现实的问题就是 成本决定了软件公司的实施与服务质量。
针对软件企业的产品模式,本指南也提出了相关指导: 研发推广低代码产品服务,助力中小企业自行创建、部署、使用和调整数字化应用,提升中小企业二次开发能力和需求响应能力。
老杨在这里提醒的是:低代码是当前较火的软件产品,厂家宣称不需要技任何术背景的普通员工拖拉拽即可实现系统的搭建,对于具有技术实力的大型公司来说这不是难事,但 对于技术能力乏力的中小企业而言要慎重采购低代码产品 ,因为:
第一,低代码不代表不需要代码开发,复杂的业务场景同样需要代码开发;
第二,即使是简单的拖拉拽搭建系统,同样需要员工具有专业的系统化思维,对于技术专业度还是有一定的要求;
第三,虽然企业可以自己利用低代码快速搭建系统,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对于所搭建系统的过程管理的规范性、标准性,还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否则企业将进入不断建设、不断推翻的恶性循环;
因此对于使用低代码产品进行数字化建设并不是某些厂家宣称的那样容易,企业在选型建设上还要多方考虑、慎重选择,切忌头脑发热,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软件企业的 服务响应速度、二次开发能力、系统迭代速度 是困扰中小企业数字化建设进程的三座大山。
做过数字化建设的企业都清楚,在选型阶段软件公司可以说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但系统上线以后服务就乏力了,就变成了有求必要钱、呼叫难回复了;我们也清楚,任何系统都不可能100%满足企业的业务全场景,因此二次开发始终是企业数字化绕不开的话题,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二次开发上会遇到如下问题:
第一,购买的SAAS版系统个性化二开几乎不支持;
第二,即使购买本地部署的产品,高昂的二次开发费用也会让企业望而却步;
第三,标准版系统二开,将对系统后期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
因此, 基于中小企业的管理现状、技术能力,老杨建议中小企业在数字化建设初期慎重进行系统二次开发工作。
当前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受限,都选择了SAAS产品,在选型前大部分的SAAS厂商都宣称自己的产品拥有快速的功能迭代能力,但现实往往很骨感,厂家承诺的迭代迟迟不见,妥妥的买家秀与卖家秀。
软件产品功能上的欠缺、服务的不给力、技术能力的不足将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度与价值体现, 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企业再单打独斗,需要的是生态的力量,软件公司与企业是数字命运共同体,而非甲方关系。
以上是老杨对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在应用层面的理解,在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困难重重,需要企业 明目标、定方向、分步走、勿贪大,以价值为导向,稳步实现; 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企业与软件公司需相互支持,共同打造数字化生态, 关键在实施,重点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