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SaaS软件厂商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正式切入核心主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Dreamforce,确切地讲,它是SaaS开山鼻祖Salesforce组织的一年一度科技盛宴,和SaaStr不同的是,Dreamforce虽然也是合作伙伴和开发者的大会,但因为主办方不一样,更多被认为是,作为企服提供商的Salesforce与外界之间,一场销售人员与客户的狂欢。

题外话,有个现象和我们所认为的可能不太一样,比如,相比把“客户成功”这类专有名词天天挂在嘴上,国外的大企服公司,他们似乎很少把一些指标性的东西和方法论放在台面上来讲,但也有很多东西是被过分美化,例如Salesforce提出的一些构想,其实很多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也是国外和国内最不一样的地方。

简单回顾一下这五年,Salesforce和大多数saas公司一样在历经坎坷,经过2022年的震荡下行,2023年至今,股价从谷底缓慢回升到三年前的状态,以至于让人们对这个市场重拾了一些信心。

对于Salesforce这家公司,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出于对营商环境的担忧,它对中国市场向来不够重视,但对国内外同行来说,它在行业里仍是标杆的存在。

值得关注的是,从2019至今,以Dreamforce大会作为起点,每一年,这家公司发生了什么,又做了哪些新鲜事,这些可能会比较有意思。与此同时,Salesforce也会有一些误判,那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01 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ToB社区

在很多人看来,Dreamforce存在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大会本身。

具体体现在Salesforce在客户体验上很舍得砸钱,会上请的都是世界顶级的政要和乐队,新人老人不论搞没搞清楚内容是什么,都会给先给它贴上“高端、专业、值得一去”的标签。

除了主办方邀请的合作伙伴、客户、开发者,Dreamforce对外开放,不过凡是参会者都要收费,门票1999美金,也有早鸟优惠,每个分会场得预约,先到先得,活动都有大量赞助商参与。国内外闻风而来的人非常多,据说为期四天的大会,能给旧金山直接带来四千多万美金的旅游收入。

Dreamforce的这种举办方式非常吸引人,不论是不是Salesforce的用户,都乐于成为它的粉丝,当作一张社交名片。这里关键就在于他牵头打造的生态圈,有生意大家一起做,跟着平台一块去推动行业的发展。

而对于个人来讲,Salesforce的trailhead,应该是业内唯一免费开放的学习平台,通过游戏化的学习过程,获得专业技能和Salesforce认证的证书,带来的效益也是被广泛认可的。由学习Salesforce延伸出的教育需求,也催生了一个新的培训产业。

2019年的Dreamforce分享了有史以来最多的Trailblazer的故事,管理员、开发人员、架构师、商业领袖、品牌等等分享他们围绕客户进行的创新,当时Trailhead已经有180多万个学习者,会上发布的Trailhead GO满足了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移动设备上学习的需求。

而在2020年的时候,Dreamforce to you的主题是Success Together (共同成功),当时甚至有中文罕见入镜,寻求战略合作伙伴阿里巴巴帮助应对PPE紧缺的问题;而当时最让人瞩目的是推出的Hyperforce概念,也是为了更好解决不同国家企业数据协同的问题。

Salesforce逐渐从一家公司变成了一个社区。并且这个社区可以容纳越来越多的专业与非专业人士,这是国内外To B圈绝大多公司很难做到的事情。他所形成的品牌IP也是Salesforce最有力的销售宣传路径,贝尼奥夫是个不折不扣的销售鬼才,难怪其本身作为成功营销案例被多次搬上讲台。

这里并不是打广告,如果以上理由可以吸引个人去参加会议,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可以说服老板呢。有人还专门做了这么一个调查,95%的受访者表示,通过Salesforce给他们业务改善的效果,超过了去Dreamforce的成本:销售生产率平均提高38%;客户满意度平均提高33%;营销活动效率平均提高29%......等等。

可以说明,Salesforce的营销非常成功,既有可量化的效果证明自己的产品好,也有足够的人情往来和文化拉拢人心。按照这样的思路,国内可以开拓的地方也很多,事实证明需求是可以产生的,关键在是否有好的营销销售团队。 

02 会讲新故事和好故事

2019年的会议,放在现在,依然会被看作是最精彩的一次。这次Dreamforce的几个关键发布:Trailhead GO,Service Cloud Voice和Customer 360 Truth。其中Service Cloud Voice是个比较前瞻的理念,而Customer 360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简单来说,在2C的领域,我们会用搜索引擎、社交平台来搜索想要的答案;但是2B的客户想找方案大多还是靠打电话,即使有在线客服、email等方式,在了解客户需求找到对应解决方案上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Service Cloud Voice相当于客户打电话时的一个智能助手,用来转文字、识别需求、检索历史、对应分配。

包括Salesforce在内的CRM厂商一直在鼓吹自己有Customer 360。当客户有一堆不同的产品,但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都是孤岛,Customer 360解决的就是打通、集中客户数据的作用。因为Salesforce在不同领域也有相对应的产品,之前收购的MuleSoft发挥出底层技术支持的价值。

越往后越会发现,ToB行业里,很难再出现爆炸性的创新产品或新技术,很多都是在重新抠细节,把各种各样以前就提出的遗留问题拿来解决。

在专业人士看来,Salesforce所有的产品里,除了CRM,其他的产品单拿出来也不是最好的,但是他很会讲故事和提炼营销主题,据说CEO每年都要在精炼新的营销信息上花费半年时间,和客户沟通要反馈,之后用在Dreamforce上。比如2019年的数据故事到今年的AI故事,这里也同时意味着公司当年的方向。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Dreamforce大会里介绍的新功能,往往代表了整个行业里最新的一些成果,最顶尖的技术,它还带来一些新的业务和学习机会,把故事给客户讲好,这是它的意义所在。

先营销后实施,这种理念同步更新到了公司的每一个人身上,也会有麻烦和风险。举个例子,2022年的Dreamforce上,最受人关注的是推出的Salesforce Genie,被称为“史上最伟大的创新”,从官方介绍来看,Genie强调的是一个“实时”平台,用毫秒级的速度处理用户数据,满足不同企业级客户访问实时数据的需求。

不过也正是这个产品,为Salesforce带来了一个不小的麻烦。Karl Wirth是Genie的开发者之一,在此之前,他是被Salesforce收购的一家客户数据平台(CDP)Evergage的创始人。

据媒体报道,2022年,在Salesforce发布关于Genie的对外宣传稿后,Karl将Salesforce告上了法庭。导火线是他举报Salesforce的虚假宣传,事实上Genie并没有达到所谓的“实时”能力,但他很显然触犯了公司的利益,导致后来被公司解雇。

这件事被业内讨论颇多,一家主要做B2B的公司,尽管IT部门对这件事持保留意见,但CEO被指完全陷入了产品的销售宣传。

03 成为Salesforce那样的销售

接着上面,这里不得不介绍下Salesforce的营销规则,有内部人这么介绍,Product Marketing团队负责包括Dreamforce在内的年度大会,做很多的宣传,直接影响到Salesforce的产品路线图。一般情况,产品还没落地宣传工作就已经在做了。

Dreamforce还有个实验田的作用,如果会上大家对某产品看好,他们就继续搭建;哪款产品卖得更好需求更大,他们就加速上线。

“一些 IT 公司为了销售增长经常口不择言地夸大其词”,客观来讲,Karl指出的也是事实,当时的CDP远没有达到宣传所说的“实时”功能,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夸大事实,几乎是国内外绝大多数ToB公司都会有的毛病。

放在销售这个职业上看,问题就更加明显了。现实情况里,很多人会评价销售的方法论、技巧,万变不离其宗,销售的最终是人情世故,主打一个客户信任,但这也是最难的点。一些销售人员除了会将产品的功能效果言过其实,连Salesforce都不例外;但更致命的是,他们如果不懂产品呢。

过去的三五年里,Salesforce的员工数量增加了近两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规模的公司收购实现的,之前有人提过,Salesforce的销售策略基本上是人海战术,打电话的数量和产品营业额基本成正比。但在去年,有媒体报道Salesforce在大幅缩减人员,原因是绩效不合格。

Salesforce的销售团队,除了销售人员,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师、工程师,他们都会充当辅助角色协助完成销售目标。那么怎样让客户充分了解这些产品和功能,并且相信它会给自己的业务带来增长呢。

Salesforce用的仍是讲故事的模式,他们会开辟一个车间,模拟出故事线和视觉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产品的功能,告诉客户,这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效果真的很好。B端生意的周期很长,如果能最大程度减少客户用来决策的时间,他们就认为这是值得的。

做技术和做产品的人参与到整个销售过程中来,本质上用更专业的力量为销售保驾护航。不同的产品线也有不同的销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业务部门也有不同的销售人员安排,Salesforce特别在意销售人员对产品的了解和专业度。

比如在个性化需求的场景下,怎么做取舍和权衡,越是小客户,个性化越少,预算和功能需求越少,追求速度和简洁;大客户往往要更多的定制化,所以销售人员既要有能力,在针对不同规模的客户时,根据其需求特点来调整产品的功能和特性;也需要根据产品特点和定位来选择合适的客户群体,从而实现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