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发布,领域增加劳动教育、心理健康和英语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146564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教育部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方案》),启动第三周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与2015年版监测方案相比,《方案》拓展了监测学科领域,增加了劳动教育领域、心理健康领域和英语学科。
根据《方案》,监测学科领域主要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心理健康。监测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
每个监测周期为三年,每年监测三个学科领域。第一年度监测数学、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第二年度监测语文、艺术、英语,第三年度监测德育、科学、劳动。
监测内容包括两大方面:学生发展质量监测和相关影响因素监测。前者重点监测学生德智体美劳教育质量状况。后者调查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相关因素,如各学科领域的课程或教育活动开设、学生学业负担、教学条件保障、教师配备、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以及区域教育管理情况等。
工具方面,组织专家研制测试卷、相关因素调查问卷以及表现性测试工具。样本方面,根据人口总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状况,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样本县(市、区),占全国总县数十分之一左右(每年约340个)。
根据地理位置、城乡分布、学校类型等因素,采用按规模成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样本县(市、区)抽取样本学校,原则上每个样本县(市、区)抽取12所小学、8所初中。在样本学校随机抽取学生,原则上每所样本小学抽取30名四年级学生、样本初中抽取30名八年级学生。
所有样本县(市、区)、样本校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开展统一测试,测试总时长为一天半。测试安排在本校,原则上每年测试时间安排在5月下旬。
与2015年版监测方案相比,《方案》新增区县教育管理者问卷;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脑科学等领域前沿技术方法,试点开展人机交互测试,探索多领域综合评价和跨年度增值评价;增加区县监测诊断报告和政策咨询报告。
2015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正式印发以来,全国已完成两个周期监测,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抽取了1966个县(市、区)约120万名四、八年级学生参加。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国教督办〔2015〕4号)自本《方案》印发之日起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