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教育局辟谣网传缩短学制:请勿轻易采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
教育部将深入实验区进行调研,指导推动实验区围绕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双减"等重大任务,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来源|多知网
整理|徐晶晶
图片来源|Unsplash
多知网10月18日消息,10月14日,教育部官网披露《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通知》。通知明确:决定在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河北省廊坊市、山西省长治市、江苏省常州市、浙江省金华市、安徽省铜陵市、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宜昌市、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山东省诸城市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10月17日,网络有传言称:纳入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或将实行"缩短学制,改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四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取消小升初,高中前完成基础教育"等内容。并将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新闻与深圳市教育局公布的"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100所实验校名单相关联。
对此,据深圳特区报10月17日消息,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网上流传关于深圳入选教育部综改实验区后拟推行缩短学制等改革的帖子,类似信息应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官方网站及公众号发布为准,对非官方渠道的信息请勿轻易采信。"
实际上,教育部早在2016年曾多次回应中小学阶段的学制问题。教育部提到,"我国目前的中小学学制是经过多次变革、长期实践验证、科学研究和国际比较等逐步形成的。并由国家法律和政策加以确定,具有较强的规范性、操作性和科学性,基本符合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与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基本适应。"
01
推动实验区围绕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双减"等重大任务
对于本次教育部设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教育部官网18日上午发布《教育部建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一文表示:
"十三五"以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基础教育圆满完成历史性收官交账任务,人民群众"有学上"问题已基本解决。面向"十四五",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日益强烈,特别是中央部署"双减"之后,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基础教育面临的最紧迫最核心的重要任务。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重要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中央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等重要文件精神,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涵盖了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地级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县级市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据悉,各实验区都以党委、政府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义专门印发了方案,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实验内容和举措。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实验区进行调研,指导推动实验区围绕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双减"等重大任务,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并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总结凝练实验成果,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发挥好示范效应,进一步推进深化全国各地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02
教育部曾多次回应中小学学制问题
近年来,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制,教育部多次做过相关回应,表明了目前中小学的"六三三"制符合当前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2016年9月22日教育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203号(教育类043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教育部表示:
中小学学制长远深刻地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能力。我国目前的中小学学制是经过多次变革、长期实践验证、科学研究和国际比较等逐步形成的,并由国家法律和政策加以确定,具有较强的规范性、操作性和科学性,基本符合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与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基本适应。
一是现行学制是长期实践形成的。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到本世纪初,小学学制在5年和6年之间的变动多达7次,普通初中、高中的学制在2年和3年之间也多次变动,初中还曾有过较大范围4年学制的实验。"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多数地区中小学学制缩短为9年制或10年制。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学制改革。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中小学学制逐步改为12年。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规范义务教育学制"。"现实行‘五三’学制的地区,2005年基本完成向‘六三’学制过渡"。到本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学制逐步过渡到12年,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2006年重新修订颁发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6年和初中3年属法定义务教育阶段。
二是世界主要国家中小学学制为12年。从有关研究看,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教育学制基本为12年左右。如美国、日本、法国、印度为12年制,德国、英国为13年制,俄罗斯为11年制。
三是学制改革需要更加充分的科学研究和论证。缩短中小学学制事关重大,涉及课程设计、课程标准、教材编写、与高等教育知识体系衔接、教师编制、人口变动以及劳动用工等多方面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调整。首先应考虑是否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是否切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劳动就业需求,是否能够为广大家长和社会所接受,需要进行全面的研究准备。
四是中小学教育周期长,需要相对稳定的制度环境,学制改革要谨慎而行。从历史经验看,每次学制变动都必然引起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校舍建设、教师队伍结构调整等系统变动,对学校管理和教学秩序带来较大冲击。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2011年修订实施的,还没有经过9年义务教育的一个完整过程,其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无法系统总结,还不宜进行缩短学制的变革。虽然我国劳动力供应减少,但由于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延长退休等,目前总体还是过剩的,大学生仍然就业困难,并且国家已经调整了人口政策。
梳理分析我国历次中小学学制调整原因,可以发现,学制变化受当时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影响极为明显,当强调发展速度、快出人才,或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时,一般会有缩短学制的要求;当强调教育质量、增加教育内容,或社会就业压力较大时,一般会有延长学制的要求;学制变动还与入学人口高峰等诸因素有关。实际上,制定中小学学制最应强调的首要因素是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但却往往被忽视。综上所述,目前缩短学制尚缺乏成熟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缺乏国际上主要国家变革为参照,改革时机还不够成熟,因此没有纳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一步,教育部将推动有关科研机构加强中小学学制的研究,跟踪世界主要国家学制变革情况,适时调整改革相关制度政策,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在同年9月20日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484号建议的答复中,教育部还表示:
从历史经验看,变动学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质量问题和人才培养问题,每次学制变动都必然引起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校舍建设、教师队伍结构调整等系统变动,对学校管理和教学秩序带来较大冲击。按照《义务教育法》"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规定和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规范义务教育学制,国家将整体设置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的要求,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按三年设置。这一学制安排是经过长期实践、反复调整后逐步建立的,基本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基本符合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此外,今年4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曾在回应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学制变化的咨询时表示:"该消息不属实。教育部目前无相关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