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披露广东、上海、浙江三地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经验
,芥末堆文 11月15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简称《指南》),对校外培训机构鉴别依据进行明确,并披露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三地工作经验及具体案例。,自10月9日起,广东省校外培训项目鉴定研究工作进入测试阶段,累计进行了23个案例测试。,针对一些营利性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出现了一批学科和非学科混合型项目,加大了鉴别难度,广东省教育厅研究提出了多个定性、定量组合指标,主要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目的、培训结果评价、培训授课语言。,鉴定研究专家经过反复研讨不同技术方法后,提出了量化的鉴定标准,以“培训内容”指标为例,明确提出:项目培训内容在“学科类培训项目培训内容范围”比例>50%,视为具有学科类别属性特征,即做出学科类鉴定结果;培训内容在上述范围所占比例≤50%,则暂不视为具有学科类别属性特征,待其他指标衡量比较后做进一步鉴定。,广东省表示,采用量化鉴定标准后,在内部测试过程中,基本没有再出现不同鉴定人使用同一鉴定标准后,产生不同判别评价的情况。,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反映的不知如何报告自行判断结果和申请专家鉴定、不知如何处理学科和非学科重叠的信息统计,以及各地教育和鉴定专家反映缺少实操性工具等难题,广东省教育厅组织制定多套鉴定操作实务工具。,其中包括提供给机构自行鉴定的操作性实务工具《自行鉴定结果书》、《鉴定申请书》、《涉及学科类培训内容及时间统计一览表》等。给教育行政部门的《对机构自行鉴定结果无异议通知书》《鉴定补充材料通知书》《鉴定监管通知书》等。给鉴定专家组专家的《专家组鉴定法总体工作计划》《书面调研提纲》等。,10月以来,广东省在测试的同时,累计编写22套实操性配套工具文件。,上海在工作经验中介绍,上海以培训项目为评判对象,在实际识别工作中以课程项目而非单独的一节课为评判对象,针对培训的目的、内容、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评判培训项目的类别。,与此同时,上海已向各区教育局下发一批典型案例作为鉴别参考。,浙江省介绍,截止目前,浙江省共组织开展鉴定37次,课程鉴定389例,并以金华市为例介绍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的工作经验。,一是加速出台标准,防止机构出“警戒线”。目前,金华市已出台《关于做好金华市校外培训机构非学科类培训项目审核确认工作的通知》《金华市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非学科类培训项目审核标准(试行)》。,二是加强课程甄别,防止机构打“擦边球”。成立市级学科鉴定工作委员会,组建市县两级学科鉴定专家组,出台学科非学科类鉴定方案,通过申请资料审核和实地核查等方式进行鉴定。截至目前,金华市已完成培训课程鉴定232例。,三是加快标准设置,防止机构走“迂回路”。目前金华市已出台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托育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类别的设置标准,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转型和非学科课程的鉴定提供指引。截至目前,金华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共转型529家。,同时,浙江省明确,要坚决查处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和打“擦边球”问题,坚决防止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蔓延。,对此,浙江省提出,要重点查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占用假期组织学科培训、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从事学科培训、无证无照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活动和校外培训机构其他违法违规培训行为,严厉打击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同时,从严处置违规情况。目前,浙江省各地共查处违反培训主体相关规定131起,违反培训人员相关规定29起,违反培训时间相关规定105起,违反培训地点相关规定8起,违反培训内容相关规定23起,违反培训方式相关规定4起,其他隐形变异40起。对联合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法机构,现场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督促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并对其进行通报批评。,浙江省共搜集已界定案例14个,疑难案例12个,作为典型推广,供全省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