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科普系列(1):心理学是怎样一门科学

1631419753927788.jpeg,作为一个心理学研究工作者,与人相识的时候,经常会有人问:“你是搞心理学的呀,那你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吗?”,这种“读心术”其实并不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当然也有可能,有些人学习了心理学之后,在理解别人内心方面的能力会有所提升,但心理学真的不太可能帮你知道某个瞬间某个人具体在想什么。,那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呢?它研究的其实是类似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们听到一个人是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就会觉得这个人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为什么有的人会有这种认识,而有些人不会,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差别,等等。,当然了,这绝对不是心理学研究的全部,只是举个例子而已。,那心理学是科学吗?是的,心理学绝对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它就具备科学研究的所有核心特征。,那科学具备哪些核心特征呢?,首先,科学的目标是理解世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科学有四项主要任务,也即描述、解释、预测、干预。,其实无论是心理学,还是物理学或者化学,都需要完成这四项主要任务,只不过所研究的对象有所不同而已。,描述,描述指的是心理科学家首先会观察到一系列现象,对其特征进行描述,就比如说:人们听到一个人是学习心理学的,就倾向于觉得这个人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这就是一个现象。,心理科学家可能还会观察到类似的现象,比如:人们听到一个人是学习“语言学”的,就倾向于觉得这个人就是“学语言的”,应该会说不老少外语了。,仅此而已吗,不一定,心理科学家可能还会观察到其他在本质上与其非常相似的现象,比如:人们听到一个人是来自陕北的,就倾向于觉得这个人家里是住窑洞的,听到一个人是来自内蒙古的,就倾向于觉得这个家里是住帐篷的。,当然,这都是非常粗略的描述。如果真要做研究,那就需要非常细致的描述,最好能够定量地测量,以数据的方式精确地记录这些现象。,解释,解释指的是心理科学家如何解释观察到的现象。还说上面的例子。心理科学家可能会认为,这个应该和刻板印象(stereotype)有关,也就是说,人们会对某个群体持有一种特定的看法或者印象,这种看法或者印象有可能是相对准确的,也有可能根本就是错的,同时这种看法或者印象不考虑这个群体内的个体差异,笼统地认为这个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具备某种特征。,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刻板印象呢,这里可能会有很多解释。其中一个解释就是,人们对于一个群体的印象,是基于记忆中所存储的与之相关的信息而做出的,因此,如果信息比较少,得到的印象就比较单一而且容易出错,如果信息比较多的时候,得到的印象就相对更加全面和准确。,当然还会有其他解释。,需要注意的是,不一定所有的解释都是相互冲突的,有时候不同的解释可能都是有道理的,只不过适用的条件不同而已。,1634808056801972.jpeg,预测,有了对一种现象的解释,心理科学家就可以做出预测,然后去观察或者收集数据来检验这种预测,如果结果真的如预测的那样,那么这种解释就得到了支持,否则这种解释可能就是有问题的或者不合理的。,还是上面的例子,基于前面的解释,心理科学家可能会预测:对一个群体更加了解的人(比如和内蒙人有过接触的人),会比对这个群体不了解的人(比如只在电视上了解过内蒙古的人),二者不仅在“内蒙人是否都住帐篷”这个问题上回答不一样,而且对内蒙人的描述会更加全面,比如列举出的用来描述内蒙人的词语会更多,等等。,干预,如果说预测是准确的,那么对一种现象的解释就得到了支持,心理科学家就会进一步设计一些干预手段。比如说,既然对于内蒙人的刻板印象是因为了解的信息不足,那么给那些不了解内蒙古的人呈现内蒙古的详细介绍(比如有关当地的城市建筑、风土人情的视频),应该就会改变这种刻板印象。这就是干预。,当然,这里举的都是非常简单的例子,目的是为了用最简单的文字让大家了解心理科学家的工作。很多时候,现象和解释远比这里描述的要复杂,检验预测的手段也更加精细,干预的手段也更为丰富,干预的难度也会更高,比如有的刻板印象可能会非常顽固,到现在美国很多地方的白人还是认为黑人对疼痛的感觉很弱,尤其是黑人奴隶制经济曾经比较发达的那些地方。,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是客观的、公开的、可重复的。,心理科学家研究任何一个问题,都需要客观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尽可能稍低降低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这一点,心理科学家需要将自己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以非常详细而且明确的形式报告在论文里,比如招募了什么人来参加研究、使用了哪些测量工具、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进行研究、告诉了参与者什么信息、参与者需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谁(是男是女、多大年纪等)在与参与者互动、参与者是一个人完成了研究任务还是几个人在一起做的,等等等等。,这样,其他的心理科学家就可以照着这个步骤来按部就班地重复。,如果一个现象或者一个干预的效果经了不同研究者的手,但却总是会出现,那么它就是可靠的,才值得人们相信,才值得其他研究者继续开展此类研究,否则,它可能就只是一个偶尔出现的结果,并不可信,没有继续研究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被称为科学研究,否则就很难为归为科学。,科学是非常开放的,它接受任何形式的理性批判。,所以,无论是作为普通大众还是心理科学家,我们都有必要对任何科学发现提出批判,但前提是,它必须是理性批判。,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研究也是如此,比如全世界的心理学界每年会产生几十万篇论文。,经常有人会引用各种科学研究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很多研究其实可信度并不高,它们能够得到发表有可能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哗众取宠的、违反常识的一些结果让审稿人觉得很有意思就接受了投稿。,最近有文章就指出,哪些看起来更为新颖更吸引眼球的研究,能够被重复的概率反而更低。,所以,必须甄别。,那么该如何甄别呢?,我们必须去看,这个科学研究是否是可信的。这里有两个最为简单的指标:,第一,这个研究发现的结果是否被别人大量重复过。如果没有,看下一个。,第二,它自己的样本量是否足够大,从而尽量排除了随机误差的影响。如果只有二三十个参与者,那么就值得怀疑,不管它使用了多么高大上的实验设计或测量仪器。,所以,不要盲信科学研究的发现,要学会甄别,不然我们就会变成容易相信假新闻(fake news)的人。,顺便提一下,为什么人们容易相信假新闻也是最近很热门的一个心理学研究话题。,(本文到此结束,下次我们讨论心理科学主要有哪些研究内容。),“党君华”(gh_3207b3f4c039),作者党君华。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