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好的大学老师”肯·贝恩:“超级课程”改变教育与学习的未来

17.jpg,文丨柯察金   编丨Lulu,如果说一堂优秀的课恰似一道好菜,那么肯·贝恩教授无疑是位出色的美食家。,他不仅自己烹得一手“好菜”,被誉为美国最好的大学教师之一,还喜欢遍访四方“大厨”、尝尽各类“佳肴”,走在教学实践与观察的最前沿。,不久前,贝恩教授将多年来的所见所感汇聚成册,将自己走访过的一些实验性、创新型课程进行分析与总结。,4371c6aa377a8e24d0e8c4b8a851adbd.jpg,这些新的课程,正从本质上改变学生的在校体验,在鼓励学生深度学习的同时,也拓宽了他们学习的广度,重新定义了什么叫“接受教育”。,贝恩教授的朋友兼编辑有次在火车站小憩时,灵机一动,将这些课统称为“超级课程”(Super Courses)。贝恩表示赞同,于是有了这本《超级课程,教育与学习的未来》。,很多读者在推特上与他互动:“感谢贝恩教授让我知道,原来课还能这么上!”,“上菜”前,有必要了解下贝恩教授的教育观。这非常重要,因为所谓“超级课程”,其实是个没有过精准定义的词汇。,怎么样判定“超级课程”?它和传统课程有何不同?贝恩教授的标准又是什么?,没有“好学生”或“坏学生”,贝恩教授认为,为人师表,第一步便要认识到:,这是所有“超级课程”所必须秉持的理念。,贝恩认识的一位纽约大学教授曾直白地说:,贝恩教授对于这种看法表示失望。,97b1ccba6f5375529835d36a429584da.jpg,斯坦福大学有个历经四十多年的研究,发现人们对智力的态度,影响程度远远超过智力本身。而教育者的小小偏见,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绩。,偏见带来的压力,大到会成为有些学生无法承受之重。但反过来,如果真心秉持着“每棵树苗能茁壮成长”的信念,学生受到的影响将会大为不同。,诚如贝恩教授所言:“如果你认为才华、能力和智力会增长,情况可能会发生巨变。”,他坚决支持“智力成长论”,称其应成为任何一门好课的前提条件。课堂属于每一位孩子,而不只是少数天才。,11.jpg,三个基本的心理需求,贝恩教授翻阅过大量研究,无数的证据已经表明:,传统的外在激励因素,实际上会降低学生的兴趣,不管这种激励是“大棒”,还是“胡萝卜”。,长期以来,传统课堂习惯于利用“控制型动机”,驱策学生的学习。作业、成绩以及严厉的眼神,被贝恩教授调侃为教师惯用的三大法宝。,然而,无论激励对象的年龄多大、有什么样的奖励类型或机制,外部激励通常会挫伤人的长远动机,特别是当学生感到被人操控这些奖励和惩罚时。,“有没有选择权”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带来的变化却非常大。教师若认为一个学生本性懒惰、不逼他们便学不进去,那么他的观念迟早会流露在言行举止中,在班级形成负面氛围。,12.jpg,“超级课程”的诀窍从学习目标开始——要让全班的人都认为这些目标很有价值,并欣然接受。,贝恩教授强调,想要让百无聊赖、心不在焉的学生愿意“竖起耳朵”,任何外部激励都是捉襟见肘的,秘诀是理解人类的本性及其与社会互动的方式。,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人除了生理需求,还有三个基本的心理需求:,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人可能会对一切失去兴趣,包括上学。而传统的课堂几乎从不考虑这些因素,因为一切指标都是围绕“成绩”。,贝恩教授坦言:“学生的自主型动机其实无须激发,你只要展示他们认为有趣的内容,让他们感到学习由自己掌握,让他们感到自己能够胜任,让他们感觉自己和外界相联结——此时,自主型动机自然而然就会出现”。,13.jpg,相比于传统的“讲座——讨论”模式的课堂,“超级课程”并不依靠老师的授课来撑起,而是根据学习动机研究的成果规划而成。,“超级课程”支持并呵护学生在胜任感、自主权和亲密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基本需求,使他们全面受益,对世界充满好奇。,贝恩教授所欣赏的“超级课程”们,无一例外不是围绕以上逻辑。,它们姿态各异、精彩纷呈,但鉴于篇幅,难以全部展示。下面,让我们“品尝”其中两例。,“监狱里的书”——听到这个名字,你是不是已经感到惊奇了?,它其实是弗吉尼亚大学的一门俄罗斯文学课,由大卫·考夫曼教授设立。而顾名思义,这门课真的与监狱密切相关。,贝恩教授不惜为其花费大量篇幅,在他看来,这门课很好地诠释了新兴的教育革命,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14.jpg,邀请学生来课堂,对于“外部的推动会削弱内在兴趣”这一事实,考夫曼教授亦有着深切的理解。,因而从课程的开始到结束,这门课始终以“彬彬有礼”的形式呈现,邀请而不是命令学生参加。,考夫曼始终都在避免任何类似“作业”、“必须完成”的指令。,作为老师,他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如同他们是前来赴宴的宾客一般。,就拿课程纲要来说,贝恩教授对考夫曼的理念大为认同与赞赏。,但考夫曼的课程纲要则类似于:,邀请式的课程纲要催生出人与人间的相互尊重,这与传统的“契约式课纲”形成了鲜明对比。,ddbe82396a7bd30578883dca864202af.jpg,考夫曼反复强调,团队和赋权是一切讨论的基础:“学生们深知,我们正在共建课程,每个人都因此而深受鼓舞。”,而学生收到的信息也很明确:,不过,唯有酒香,才不怕巷子深。,学生们爱戴考夫曼、喜欢他的课堂,主要还是因为课程本身赢得了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同。,利他主义的力量,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的一项研究表明,主动学习相比被动学习,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a4a524a30619fc3446c8fe389eae5883.jpg,而在主动学习里,如果学生是把知识消化后传授给他人,则是上策中的上策,能产生奇效。,“监狱里的书”共14周课时。,前4周,学生会在课堂里“准备进监狱”;后10周,则会直接进入最高安全级别的未成年人管教所,将自己的所学教给管教所里的特殊人群。,本课程的主旨便是:“文学可以改变人生”。,考夫曼的学生不仅研究文学、分析文本,也研究人类自身。,学生们开始练习如何增进交流,分析并反思:,他们对于这些年轻的囚徒们,先是产生猎奇式的兴趣,其后产生了同理心与同情心。,为了让这些“学习伙伴”能够理解文本里的内容,学生们往往愿意花费大量的精力,设计问题和讨论。,这样的模式简直是一举多得:,利他主义的激励,是一种典型的由内向外的驱动力,考夫曼的学生身处自我管理的氛围中,关爱他人,前进的每一步都走得特别投入。,16.jpg,一位校友回忆说:,这门课对于学生的出勤没有硬性规定,但实际情况是,它是全校最难抢的课。学生们表示上课太有意思了,但凡能选到,都不愿意错过。,考夫曼的课建立了一个相互尊重的团体,而不是用扣分来惩罚学生。,正如一名学生所说:,这是自我驱动的强大魔力。,少教点,教好点,传统课堂喜欢在上课时使劲儿讲,希望学生“多掌握一些知识”。但效果如何,众所周知。,但考夫曼教授所重视的,是深度学习的基础概念。就文学而言,首先要让学生愿意深度阅读。,他长久以来的原则便是“少教点,教好点”。,学生和少年犯们要阅读十多篇文章,考夫曼对文本选择设立了一个严格的要求:“篇幅不要过长,要让所有的读者都能欣然读下去”。,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学生还是少年犯,都认为节选的作品“有趣、好懂、富有启发性”,可以“慢慢地、认真地、深入地”阅读。18.jpg,有不少多年前选过这门课的同学,到今天仍然说,毕业后仍在阅读19世纪和20世纪的俄罗斯小说,简直是如饥似渴、成为一种终身的习惯。,而且,他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依然受到那门课的影响。即便是面对选工作、发展事业这样的日常事务,学生们也会不断回想起上课时的提问——“我是谁?”“我想怎样生活?”……,如此老师,如此课堂,如此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有谁还能够昏昏欲睡呢?,大卫·邓巴老师任教于纽约马斯特斯中学,面对20多年的黑板,他执着地想要解决一个重大的教育问题:,如何让一门课成为一次无与伦比的“体验”,而不仅仅是为了学业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邓巴常常想知道,青少年的认知与情感到底是怎样的,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够带给学生理智与情感的双重体验?,随着这样的思考日益加深,他和同事们创立了一门叫做“CITYterm”的课程,同样被贝恩教授收入到“超级课程”系列。,邓巴表示,不打算让学生“安安稳稳”地坐在课桌前,而是要将整个城市作为教室:,“学生来上课之前,多半以为他们只要像以前一样,扮演好学生的角色就行了,然而课程结束后,他们都知道自己应该成为好的学习者。”,19.jpg,教室的围墙打开了,我的头脑也打开了,CITYterm的课程目标仍属传统,围绕着深度阅读展开,但谁规定阅读就是坐在书本前,面对密密麻麻的文字?——在短短16周的课时内,学生们将整个纽约当成了教室,每天忙碌于各种探宝、解密活动中。,他们常常会接受到一个任务,比如“找到纽约市最古老的木质自动扶梯”、“解密曼哈顿某建筑的前世今生”。,在城市的钢铁丛林中揭开谜题、探寻宝藏,是不是听上去就让人蠢蠢欲动?,虽然一个字没有提“学习”、“阅读”,但仔细想想,学生要是想找到合理的答案,付出的努力可一点不必传统课堂少。,21.jpg,面对一座古老的建筑物时,学生当然也是在“阅读”。而且,这种阅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他们被分为多个小组,一步步丈量建筑物及其附近地区,浏览历史文献,拍照片、做笔记,思考建筑物的迷人之处,并探索它的所处环境。,时间久了,很多同学习惯将“我的建筑”挂在嘴边,好像在讨论自己家中的奇珍异宝。,等到周五,他们将一周见闻分享给附近社区的居民。关于形式,邓巴并没有做任何规定,大家畅所欲言即可。,曾参加过CITYterm的一位学生回忆说:,22.jpg,我们都相信你
,CITYterm表面上轻松,但学生的学习分量一点也不轻。,选过这门课的同学都表示,要比传统学校中一年完成的工作还要多,收获实在是太大了。,从学期的中期开始,老师便会开始布置要求极高的任务。虽然它们听起来仍然脑洞大开,但其实设计到内容很是艰深。,贝恩教授评论,这个时候,“信任”的力量就显露出来了。,研究发现,学生通常只需要10~12秒钟,就可以非常准确地预测出哪些老师会激励他们的学习。那么,学生凭什么心甘情愿地跟着邓巴走?,从第一周的“寻宝活动”开始,很多同学便明白了,“这门课将会与众不同”。,当他们需要认真完成一项任务时,无论是超纲的严肃研究,还是写作、作报告或参加其他班级活动,他们都相信:,24.jpg,而牢固的纽带不仅存在于师生之间,在一起解密的过程中,学生内部的团结也大大增强了。
,“我们携手合作,解锁线索,在大街上寻找可能知道答案的人”,一位学生说。,CITYterm的核心是走出教室、进入城市,但它的亮点远远不止于此。贝恩教授认为,它还有三个“秘制配方”。,第一、每个人都有价值,老师会用多种方式,随时随地告诉学生,“你的想法有价值”。程度频繁到,被贝恩教授形容为“好像是对着全体学生耳语”。,老师会对学生反复强调:“你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你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不足。”,邓巴解释说,他们在课堂上保持了社会文化的扁平化,相互之间以名字称呼彼此。老师邀请学生参与,而不下命令,提供保障,而不是提要求,给学生足够多的选择和自我把握。,第二、重新定义反馈,邓巴认为,传统的老师会把“我有一堆试卷要批改”挂在嘴边,但这种关注点导致了学生的焦虑和恐惧。,教师用分数来惩罚、奖励或鞭策学生,而学生们则像巴普洛夫实验中的动物们一样做出反应——随着这种外在刺激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内驱力自然就下降了。,因而,反馈应着眼于学生的进步,邓巴坦言:“这不是在改作业,而是在开启一个对话,使每个人都能成长。”,第三、找到阅读的新方法,邓巴老师受到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艾伦·兰格“正念研究”的深刻影响:,由此,邓巴提倡一种全新的阅读观——将阅读作为一种改变人生的体验。,学生不再为记忆和背诵观点而读书,他们在阅读时应留意,读到什么地方时身体会有反应,什么时候“胃部发紧,或喉咙卡住,或胸口轻盈”。,也就是说,注意阅读时的“感觉”。,25.jpg,邓巴很赞同“强化认知”理论,认为:思想不会独立于身体而产生,当人真正有了体验后,身体就会产生反应。当学生意识到“深入阅读一本书,就是与作者共同写这本书”时,一切将焕然一新。,而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可以摆脱对分数的过分执着,学会接纳失败、在不确定性中停留,真切地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各种感受。,而“认同不确定性”,也正是整个CITYterm体验的核心。,作为教育领域的前沿实践者,肯·贝恩教授始终认为,尽管科技日新月异,但对教育革命产生最大影响的,仍将来自对人类自身的研究。,26.jpg,“超级课程”无关乎超级计算机,而是寄托于几个朴素的道理:,贝恩教授强调,新的时代需要的是“兵来将挡”的适应性人才,这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不论如何,教学的老套路和学习的旧标准都将不再适用。,“外滩教育”(TBEducation),作者柯察金。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