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与研学基地的自然寿命周期

65.jpg,经过最近几年的不断推广,随着大量的学校开展研学旅行,大量的学生参加了研学旅行,研学旅行这个行业被社会广泛接受。基本上,业内会把2019年定义为研学旅行爆发的元年。只可惜,疫情把这个刚刚起跑的行业给突然按下了暂停键。从国际游变成了国内游,从国内游变成了省内游,又从省内游变成了市内游和“室内游”。,这个行业面向1.94亿中小学生。他们除了从书本上理解知识,进行学科教育以外,还需要走进各种真实的场景进行“见识教育”,让他们在真实场景中,用更多的感知器官来理解世界。研学旅行的市场价值毋庸置疑,不管是教育需求还是人类对于远方未知世界的探索渴望都是这一市场的底层价值支撑。,初级阶段,每位学生年均消费1000元左右,这是一个2000亿的市场。中级阶段,每位学生年均消费5000元左右,这是一个万亿市场。高级阶段,每位学生年均消费10000元左右,这是一个两万亿的市场。从研学组织机构这个角度看:这个市场是快速增长的,多次的,黏性的,复购的,有B端涟漪效应的。,研学旅行,需要物理空间,需要载体——也就是基地和营地。从业经验和人性的分析告诉我,研学旅行的商业模式是“藤缠树”的商业模式。树是那个真实的物理空间,它本来就是一个纪念地、工厂、自然景观、科研院所、博物馆等等。学生需要对这些社会本来存在的空间和事物进行研究和探索,于是我们给这些地方发展出一根藤——研学旅行接待功能。这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研学旅行,是顺其自然的,顺势而为的,不违反事物的本质的,也是国家政策制定者的本意。,可惜,随着研学旅行的发展,真正的具备价值的基地营地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大量的专门为接待研学旅行活动而建设的基地营地出现了。基地和营地只解决了一个最基本的而非核心的问题:活动场地和食宿。这些基地营地的项目快速地同质化。,疫情来了,新的基地和营地举足无措,因为没有其它的业务,只为研学而生,那就只能与研学一起痛苦。但是,对于专为研学而建设的基地营地,这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疫情结束,运行了三年后发现:这个事情有周期,研学基地有寿命,终于理解了消费者存量与增量的关系。,作为基地营地的开发者与运营者,一定要把新兴市场的消费者存量与增量的关系理解清楚,一定要借鉴传统旅游景区开发的价值模型。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IP,你凭什么能有全省、全国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学生来了一次,为什么下一次还要来?理论上,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第二次抵达同一个基地的。从基地的角度来看,这种消费是低频的,季节性的,单次的,无复购的。,2022年,随着疫情走向尾声,研学旅行会逐渐走向常态化。疫情正式结束,这个行业才会快速发展,“双减”政策对于行业带来的利好才能正式打破“疫情”的厚厚冰雪喷薄而出。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