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改革释放了什么信号?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全国大趋势,上海市是先锋阵地。
3月16日,上海教委发布了《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上海中考改革"),这其实是对是2018年《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中考改革方案》)的进一步细化,很多人认为是新政,由此引发的讨论一时间连绵不绝。
这次中考改革与此前相比,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比例进一步扩大,占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总计划的50%-65%。名额分配包括名额到区和名额到校。重点高中指标到校招生占比在5成以上。
在大方向上,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对媒体提到:"上海中考改革"实际上是让家长理性择校,选择家门口的学校;"名额分配到区"是为了促进均衡;"名额分配到校"是为了避免扎堆择校。
01
录取改革:名额分配到校从15%提高至42%
2018年出台的《中考改革方案》,就已经明确提出了完善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推行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完善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录取的改革任务和基本框架。
此次新政出台后,录取方式仍是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这三种方式,但比例有所调整:中考分数统一招生这部分,从原来45%到43%;自主招生的比例由40%降至15%;名额分配从15%提高至42%。
显然,名额分配调整得最多,这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名额分配相比2018年政策有什么变化?是如何分配的?
首先,委属学校分配到区的占比在65%,即上海市教委直接管理的学校,主要指上中,华二,复附,交附这四所高中,也就是所谓的"四校"。分配到各个区的比例按这个区报考人数占比算,而且不低于20%。
二是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其中南模、格致、大同、控江、七宝、延安、建平、复兴又被俗称"八大",其名额分配占比为50-65%,分配到区的占30%,分配到校占70%。分配到区指的是,将本校的名额分配给外区;分配到校则指分配名额给本区的中学。当名额数量大于等于区内中学数量时,每个学校至少有一个名额,否则随机分配。
具体以浦东区为例,浦东区有120所中学,假设建平高中有480个招生名额,42%的名额分配到校的比例,大概是202个名额(改革前是72个),要保证每个学校有一个名额,那么理论上先分掉120个名额给每个学校,剩下82个名额,再分配给120个学校,所以相当于这个名额分配,浦东每个初中能拿到的建平高中的名额,理论上不会超过2个。
分配名额的初中包括上中东,建平西校,张江集团等名校,也包括施湾中学,彭镇学校,坦直中学,六团中学这种很多人都没听过的初中。教育政策研究专家吴劲草在其个人公众号"草叔消费升级研究"分析称,根据历年的录取分数线,在建平实验学校,想要通过名额分配的方式,上建平中学高中,需要考598分,而实际上裸考592分就够上建平高中了,所以名额分配对一流中学是没有意义的,但在六团中学,考555分,就可以上建平中学高中了。
值得注意的是,具备获得名额分配到校计划资格的学校须为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填报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志愿的此类学校考生,须为其所毕业学校的在籍在读满三年的应届初三学生。这是本着公平均衡原则,控制试图钻空子的人。
02
"学区房"会降温?
政策一出,"上海中考改革对学区房影响大吗"的话题便冲上微博热搜。
"政策对于郊区、非一流中学而言是利好的,在一定程度上,能把原来就在六团中学旁边的人,留在六团中学,防止像六团中学这样学校的周边生源流失。
但‘利好菜中学区房’是个伪命题,虽然名额到校的比例大幅度提升,但是分配到每个中学的名额在1~2个,大多数家长不会为这一两个名额博弈。"吴劲草分析道。
而且"分配到校"也没有想象中这么大的影响,实际上,"四校"基本上还是靠考,没有哪个学校有名额分配优势,还是好学生多的好学校有优势。而‘八大’分配到校的名额原来就有,增加的也是从原来自主招生的部分抽出来的。
"而对于一流九年制学区房、一流初中学区房而言,2022中考对一流中学影响较小。按照现行政策趋势,这些学校学区的人口,应该还是会进一步流入的。"
中高考政策研究专家熊丙奇也提到,这一改革政策从2018年进入初中,但还是有不少人把这理解为"新政",并认为会对学区房影响巨大。如果真有巨大影响的话,为何没有在过去三年中显现出来呢?对于中考新政及实施后的效果,必须理性,不要一惊一乍。
除政策改革外,还必须切实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转变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否则,学区房热就难以降温。
03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需要更多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名额分配中综合评价或成为了市重点的"小自招"。上海从2021年开始,实行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两考合一",统一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总成绩(750分)+学校综合考查成绩(50分),其中学校综合考查成绩由参加报考学校组织综合考查,且不得进行学科类纸笔考试,通过多种方式考察学生的认知、创新、合作等能力和其他综合素养。
结合体育、美术被纳入中考,且体育综合科目的分值逐渐调高到跟语、数、外分数一样,上升至到主科的地位,未来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培养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名额到校一定程度缓解了小升初的择校焦虑,因为每所初中,都会有进入优质高中的名额。"熊丙奇这样表示。总体看来,我国各地的中考招生中,优质高中的名额分配招生比例基本都达到60%,有少数地区,已经实现优质高中招生指标100%到校政策,如山西晋中。
不过名额到校政策也存在一定问题,他认为:"政策本意是为了促进薄弱学校发展,可是,由于不管怎么办学,都会有名额进优质高中,这反而导致有的薄弱学校安于现状。进而导致以名额到校促薄弱初中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政策初衷难以实现。"
另外,不少家长选择初中,也不只是为了中考进优质高中,而是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初中教育,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即便有名额到校的政策,在初中办学存在实际的不均衡情况下,如果家门口的学校办学质量较差,家长还是不愿意让孩子进家门口的学校。
熊丙奇进一步表示:"说到底,名额分配、"公""民"同招、多校划片政策,均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外围措施,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必须在推进这一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以缩小所有初中学校的办学质量差距,否则,如果学区与学区之间,或者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办学质量差距,家长还是会通过购买学区房的方式择校、择学区。"
上海一直以来担当着中国教育综合改革的探路者,未来,改革政策或许会供其他城市参考,从而推向全国各地。
END
本文作者:胡晓倩
微信编辑:姚逸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