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如何建设?
在 《孙子兵法---作战篇》 中孙子 围绕战争与经济这一关系,明确地阐述了物质基础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孙子认为,战争的消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生存,所以,他进一步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主张。在现代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资金投入非常重要,且数字化建设也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同样企业数字化建设也不能每天喊口号,或者建一下,停一下,毫无计划性可言。那么企业数字化如何建设?老杨借古论今聊聊数字化建设那些事。
这段话翻译如下:孙子说:大凡用兵作战,一般要动用战车一千辆,辎重车一千辆,集结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人,还要千里迢迢运送军粮。这样国内外的各种费用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维修作战器械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天都要耗费数额巨大的资金。做好了这些准备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
老杨认为此断化对企业数字化建设有如下启示:
第一,数字化转型需要资金投入;而且投入的资金相对比较多,且一时难以看到成果;
第二,企业数字化建设需要持续投入,并不是购买一套软件企业就完成了数字化建设,随着业务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而目前大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之一就是资金投入不足;
第四,数字化建设需要系统化、制度化、体系化;数字化建设需要系统化的规划,软件实施需要制度保障,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体系化的推进;
古代用兵作战,兵士、武器、辎重、后勤保障体系一个都不能少,并不是大军出动了就代表着后勤保障的结束,反而才是开始,因此战前没有充足的准备,可能战争还未开始就失败了。企业数字化建设同样需要投入,软件、硬件、网络、安全、各种保障制度一样都不能少,软件购买后就代表结束了吗?错,软件程序是预先设定的,并不能满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业务需求,还需要升级、二次开发、数据集成等等;服务器购买了就代表硬件投资结束了吗?错,随着软件系统对服务器资源的不断消耗,服务器需要扩容、升级,同时还需要购买数据安全防护系统,如双机热备、异地容灾、防火墙、杀毒软件等等,这还不算IT团队的人力资源成本,工资、绩效、五险一个都不能少。而目前大部分传统企业做数字建设规划,只片面的考虑单个系统的引进成本,而忽略其它相关投入,当某一天突然发现成本如此之高时就会惊呼“天哪,怎么会这么高的费用,要削减”,在企业管理者眼中,信息部门不会产生任何利润,只会增加成本,因此削减成本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对于整个企业数字化转型体系来说,资金投入不足确是最致命的。
这段话翻译如下:军队作战就要力争速胜。旷日持久则军队必然疲惫,锐气受挫;强攻城池就会使兵力大量损耗;长期在外作战还必然会使国家财力承受很大的负担。如果军队疲惫,锐气受挫,兵力损折,军资耗尽,那么,别的诸侯国就会趁火打劫。到那时,即使再足智多谋的人,也无法挽回危局了。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高招难以速胜的,没有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战争旷日持久而有利于国家的事,也从来没有过。因此,不完全了解用兵弊害的人,也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到用兵的有利处。
老杨认为此句对企业数字化建设如下启示:
第一,企业数字化建设不能停留在口号层面,领导者不能口头支持,要身体力行支持与推行数字化建设工作,也就是最常说的那句:数字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
第二,数字化建设政策不能久而不决、不能久拖不下,流程过于繁琐,否则影响信息部门的士气与信心;
第三,即使企业高薪招聘了能力强大的CIO,但面对企业繁琐复杂的流程、业务部门置身事外隔岸观火的态度以及企业负责人忽冷忽热的支持,未必能做出成绩,交出满意的答案;
第四,只有企业负责人全心投入数字化建设,真正了解数字化每个环节,才能真正认识数字化;
第五,数字化建设期间必定有来自不同声音的干扰甚至是掣肘,该如何化解?
在当前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环境下,特别是疫情模式下数字化几乎重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大部分传统行业的企业负责人也开始重视数字化,在年终报告上体现了“数字化转型”等字眼,但这仅仅是意识层面,行动上也需加大力度去践行,当前在数字化建设层面,大部分企业负责人对数字化技术看不懂、看不透、不愿深入,停留在简单的认知层面,但又期望用数字化解决企业所有的管理难题,所以起点就错了,目标肯定会偏离。
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尴尬的场景莫过于如下:
第一, 企业负责人口号喊了,数字化团队成立了,但对于企业数字化的方向不明,今天要求做协同办公,明天又要做ERP,后天又要上数据报表;搞得信息部门疲于奔命,一年下来数字化建设费用花了不少成果却全部是烂尾;
第二, 业务部门需求不明或者相互推脱,特别是涉及部门协同之间的数字化系统建设,时间拖的越久导致信息部门数字化建设信心全无;
第三, 信息部门一年下来成果皆无,费用又花了不少,谁之过?这个时候只有信息部门背锅的份。
这段话翻译如下: 善于用兵的人,兵员绝不多次征集,粮草也不多次运送。在国内征取一次之后,就应该设法从敌人那里求得补给,这样,军队的粮草供应就可满足作战需求了。国家由于兴兵而造成贫困的原因是长途运输。长途运输必然导致百姓贫穷。军队经过的地方物价必定高涨,物价上涨就会使百姓财物枯竭,物财枯竭,赋税和劳役必然加重。在战场上,军力耗尽,在国内财物枯竭,百姓的财产将因战争而损耗十分之七;国家的资财也会由于车辆的损坏,马匹的疲病,盔甲服装、箭羽弓弩、枪戟盾牌、车蔽大橹的制作和补充,辎重车辆的征集和调用,而损耗十分之六。所以,高明的将帅总是力求从敌人那里获得补给。从敌人那得到一钟粮食,就等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粮食;消耗敌人的一石草料,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草料。
老杨认为此段话对企业数字化建设成本有如下启示:
第一, 企业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成本消耗是非常大的,分为有形成本与无形成本,有形成本包括硬件、软件、信息安全、人力等投入,而无形成本就是时间成本,这恰恰是企业管理者所忽略的;例如有的管理者认为,企业自己有开发团队,不用花钱买第三方的系统,节省了费用,所以在系统的开发上不用着急,等一等也无所谓,拖一个月也无伤大雅;或者需求多变更几次也是正常的;其实这无形中消耗了时间、影响了士气、增大了数字化的建设成本。
第二, 作为企业数字化建设的领导者---CIO,应该具有运营成本意识,必须学会控制数字化建设成本,要学会合理利用企业资源,整合资源,而不是一味的烧钱;比如,当服务器数量足够多的时候,是不是考虑利用超融合技术建设私有云,提高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而不是一个应用去占用一个甚至多个服务器资源;当某一款信息系统市面上已经很成熟时就买来用,做资源整理,而不是自己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重新搞开发,数字化建设不是要技术部门炫技,而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最优质的资源合理的整合达到最优的效果,要记住时间也是成本;
第三, 企业所有部门也必须具有成本意识,应主动分析利用数字化技术如何提效、降本,主动利用数字化改变工作模式,例如沟通模式、协同模式等;主动拥抱数字化;只有全员数字化,才能降低企业数字化建设整体成本;
这段话翻译如下: 将士之所以会奋勇杀敌,是因为他们有同仇敌忾之心;之所以勇于夺取敌人的军需物资,是因为能获得物质奖赏。所以,在车战中,凡是缴获敌人战车十辆以上的,就奖励最先缴获战车的人,而缴获的战车,要立即换上我方的旗帜,把缴获的战车混合编入自己的车阵之中。所俘虏的敌军士兵,要予以优待、抚慰,使他们有归顺之心,为我所用。这就是所谓的战胜敌人而更增强自己。
老杨认为这段话对企业数字化建设有如下启示:
第一, 企业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激励政策不可缺;这种激励包括对技术部门建设成果的激励,也要包括对业务部门业务骨干支持的激励;数字化转型的激励需要政策与策略,更需要的是落实,而目前大部分企业所缺乏的就是激励政策,更缺乏落实兑现。
第二, 企业数字化文化不可缺;这种数字文化不但包括前期建设的宣导,更要包括成果的展示,展示的是数字化建设成果,提升的是企业数字化建设的信心。KPI重要,但内部热情、信心更重要。
这段话翻译如下:作战最重要、最有利的方式是速战速决,最不宜的是旷日持久。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
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很重要,首先要做好规划,一旦做好规划就要马上付诸行动,观望、犹豫、方向不明只能使企业的数字化建设渐行渐远,与行业拉开差距。 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要有“钉钉子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全面投入并持之以恒才能激发企业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竞争力。 在很多企业看来,数字技术只是工具,但是当这个工具深入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后,它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数字化转型不是“表面文章”。 企业须以长远、辩证、全面的眼光,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持续地推进转型,方能升级过往业务来守住生存“底线”,并拓展新兴业务来触摸未来发展的“高线”。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