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领导人怎么才能搞好数字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不是在于企业投入了多少资金、采用了多少先进技术,而是在于企业管理层是否真正了解数字化。 目前 大部分企业缺乏清晰、系统的 数字化 转型战略定力和专注力,面临数字基础薄弱、成效不足、投入回报低等诸多挑战。对于很多企业来说, 数字化转型正好比“一边开着车,一边换轮胎”,需要及时替换部件,但又不能停车。
根据老杨十几年的数字化转型经验来看,数字化项目之所以失败,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管理者缺乏对软件系统的认知,认为系统就是工具,只要花钱买来就可以用,用了就马上可以见效,以至于系统上线前期望满满,上线后愿望落空,最终对数字化项目产生质疑,重新回归纸质时代。
目前大部分的企业做数字化项目原因有如下:跟风、迫于形势、部分业务需求,普遍对于数字化缺乏专业的认知,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其实数字化项目很简单,看过本文后想必大家对数字化会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不要将数字化系统当做一个冰冷的数字工具,其实它是有生命的也是有“三魂七魄”的,老杨总结如下:
三魂:制度、流程、标准
七魄:架构、逻辑、接口、数据、实施、安全、迭代
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目标,数字化项目失败的问题之一首先就是缺乏制度保障,这种制度包括系统上线前的引进制度、上线后的各种保障机制,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统一的规划、归口管理,上线一款系统,基本都是业务部门需要了就提出购买,其自行引进、实施、维护,而信息部门完全不知情或者由于其在公司的地位而无能为力,结果系统上线后应用效果不佳,烂尾者居多。所以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以制度化的形式规范信息系统的引进、实施、维护各个环节,并明确相关责任。
数字化转型的最显著特征就是通过数字化应用提升运营效率。数字化转型路径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优化业务流程。当企业要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企业的数据要标准化、管理要标准化、业务流程要标准化,才能够把整个数字化不同的价值链的环节有效地联通起来。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最直观的就是流程更加精简,组织更加扁平化,沟通更加横向化、直接化,决策更加智能、管理更高效,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作出如下两个转变:第一,形成基于流程管理、流程授权、流程调配资源的管理模式;在老杨接触的众多传统企业中,管理者不遵守流程、甚至破坏流程、违反流程的现象很普遍;第二,要建设形成尊重数据、重视数据、运用数据、用数据说话的数字标准化。很多企业虽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了数字化平台,但业务管理决策数据与平台数据依然是“两张皮”,系统内的数据是各部门进行加工的、自己部门认可的数据和指标,导致系统内充斥大量脏数据、垃圾数据,无法为决策提供依据,说白了就是给外人看的“花瓶数字化”。
“三魂”属于企业管理、业务层面,那么“七魄”就属于技术层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就是技术与业务融合,脱离任何一方,都会以失败告终。下面老杨做一 一讲解:
架构:
首先来谈一下架构,企业的数字化架构包含技术架构、业务架构、网络架构、数据架构,无论哪一个架构设计都不能脱离企业的应用实际,应以实际应用为目的进行设计,不能动不动就喊什么建中台,脱离企业实际,但架构的设计必须有前瞻性,能满足企业未来3-5年的业务发展。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数字化战略架构缺乏顶层设计:业务战略与数字化架构规划之间脱节,数字化建设对战略的支撑性不足,无法引领与推动战略和业务创新;
第二,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公司内部数字化建设缺乏统筹,多数系统由业务部门主导建设,造成公司各类系统信息烟囱林立。
第三,技术架构与业务的匹配性不足:业务发展的稳健性、复杂性等特征差异,对系统技术架构要求存在较大不同,如何在技术先进性、稳定性、经济性之间进行平衡,选择适合的技术架构,降低信息化建设与运维的成本。
逻辑
系统的功能逻辑来源于用户需求,但在大部分企业数字化建设中,业务部门的需求是模糊的,甚至“我们的业务就是这样,你们看着搞吧”一句话直接推给信息部门,在模糊的需求下盲目引进数字化项目,其结果就是业务部门的吐槽“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系统,其业务逻辑完全不适应我们的工作”,然后信息部门成了“背锅侠”。
接口:
软件系统的数据“接口”直接影响数字化建设成本、数据的集成。很多企业在进行数字化建设的时候,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各部门各自为战无计划的引进系统,功能重复,各系统之间数据无法互联互通,造成数据孤岛、重复录入,这个时候想实现各系统数据互通就需要做系统集成工作,不管是A系统读取B系统数据还是B系统获取C系统数据,都需要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做相关开发工作,这就是系统集成。各系统之间要集成、数据打通,就需要相互读取对方数据,产生交互,这就需要软件双方提供接口,相当于通行证,大部分软件公司会提供部分的免费的公共接口,但涉及核心数据就需要收取费用有偿提供了,一些个性化的需求还会涉及二次开发,企业所投入的成本更高。如果在前期软件合同签订中未对相关系统接口做出约束条款,那么后果可能就是高昂的成本代价,甚至无法完成集成工作,影响企业数字化项目建设。
数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数据即资产"成为最核心的产业趋势。在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企业发展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已不是一城一池的争夺,也不是土地、人力、技术、资本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要素,而是曾经被一度忽视的"数据资产"。虽然企业内部的数字化系统已逐步完善,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历史数据,但由于前期缺乏数据管理机制的规划,导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基础数据分散、不统一、数据不一致,难以为上层的数据统计分析应用提供支撑,大部分企业在数据应用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 数据质量不高,有数不好用;
2. 业务条线繁杂、种类多样,多个部门往往数据采集标准不一、统计口径各异,数据一致性难以保障;
3. 信息资源利用大多停留在表面,数据应用尚不深入、应用领域相对较窄、数据与场景融合不够;
4. 存在信息孤岛,有数不能用;
5. 部分业务部门以涉密为由不愿共享;
6. 缺乏统一的数据治理体系,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等环节可能不科学、不规范,导致数据错误、异常、 缺失等。
所以企业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应重视数据管理工作,包括:数据标准建设、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共享机制、数据保护措施等工作。
实施:
企业数字化建设,软件系统占了很大的比重,软件系统的成功应用也是企业数字化成果最直观的体现。但大部分企业上系统要么烂尾,要么无法顺利使用,其原因就是企业一开始就把软件实施想简单了、做错了。关于实施详见老杨另一篇文章《 科普:数字化转型中的软件实施你做对了吗? 》这里不做过多描述。
安全:
数据安全目前已成为影响企业数字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辛苦几年积累的系统数据可能会因为一次勒索病毒的入侵“一朝回到解放前”。目前在数据安全方面大部分企业存在:企业领导者意识不够,不愿花钱投入,心存侥幸的局面,岂不知在目前互联网环境下数据安全威胁日益严重,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勒索软件的攻击频次不断增高,同时勒索软件版本不断迭代更新,攻击手法愈发隐蔽,开启了"产业化"的疯狂模式。关于数据安全方面详见老杨文章《科普:年终岁末话勒索》这里也不做过多描述。
迭代:
迭代,即系统升级, 企业的业务场景是多变的,软件系统的功能是程序固定的, 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 软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 已经 不能满足 企业的 需求 ,这个时候就需要对系统进行升级迭代 , 升级迭代有两种模式,第一种 软件公司会定期推出软件的更新包,如果是软件小版本的升级,比如从2.6升级到 2.7 ,都是免费的;但如果从 2.7 升级至 3.5 ,这属于跨版本升级,就要收取相关升级费用,如果企业按时交纳售后维保费用,小版本升级都是免费的,否则升级服务会被关停;第二种即 二次开发 , 二次开发是在原系统功能基础上进行功能升级,需动源代码,所以会产生相关费用;二次开发会影响系统稳定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同时还会影响系统版本升级,所以企业在二次开发前应做好评估,做好二开规划。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系统的升级迭代上存在如下问题:为节省成本选择不升级、为节省成本不续签维保合同、二次开发缺乏规划,需求盲目;以上无论哪种方式都将直接影响系统的应用,影响业务的发展。
这 “三魂七魄”构成了数字系统的生命体征,如果企业负责人不懂这些,那么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将会踩坑、走弯路,怀疑数字化建设价值。
最后老杨要说的是每一个企业的 数字化,每一个场景的数字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具、一个系统,而是数字化的技术和业务、场景融合起来,变成一个个的业务能力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一项长期的基本战略,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技术、业务等多个方面制定战略措施,坚持战略定力,坚持长期主义,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够在数字时代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