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不仅要「面子」,更要「里子」
在任何行业、任何公司推行数字化都会遇到老板的灵魂拷问。
数字化对公司有什么用,要招多少人,花多少钱,买多少软件,投入产出比如何?
接下来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花钱买软件,并不是数字化真正的入场券。
相比于大公司,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造小企业的难度更大,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因为资金和技术原因信息化的“底子”普遍比较差,很多业务流程都没有搬到线上,其次也是因为员工的接受程度不高。
比如,程序员出身的翁自豪2020年加入泉州有零有食之后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上百人的公司有两个管理软件,一个是传统的ERP,一个是钉钉,但使用频率都非常低,连统计每天在食堂吃饭的人数都需要同事一个一个打电话。
这让翁自豪的内心感觉有些崩溃,因为基础设施可以通过研发来快速补上,但同事们用电话、单据和Excel来沟通工作的习惯却需要一点一点来改变。
好在老板支持他在内部成立一个数字化团队,他也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强行给员工灌输“数字化”的概念是毫无意义的,甚至可能会招致不必要的抵触情绪,让以后的工作更难开展。
他选择从小事开始做起,先让同事们习惯用钉钉开会和订餐,一点一点将触角伸向公司的每一条业务线,让数字化从一个花里胡哨的概念变成实打实的生产力。
他选择从小事开始做起,先让同事们习惯用钉钉开会和订餐,一点一点将触角伸向公司的每一条业务线,让数字化从一个花里胡哨的概念变成实打实的生产力。
01. 从一线来,到一线去
关于数字化的灵魂质问还有很多:IT部门的同事会问怎么切入,如何让同事们信服和配合?一线人员会问数字化跟自己的工作有什么关系,会不会增加工作负担?
人们对数字化总有一些刻板印象,比如有些人认为数字化转型都是大公司的事,小公司没必要,也没能力去做,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数字化转型必须要招大把程序员,买昂贵的服务器和管理软件,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对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不是造火箭,不需要两弹一星这样的人才,不需要卧薪尝胆式的研发,更不是大公司的专属特权,它需要的是找到合适的工具,一边深入一线业务的边边角角,一边通过微观层面的实践来改变人们的固有认知。
比如翁自豪让身边的同事们习惯用钉钉钉订会议和订餐之后,开始将数字化手段伸到了业务部门,并通过和物流部门的合作树立了标杆。
在和物流部门沟通的过程中,翁自豪发现了钉钉上的“酷应用”,能够很好地将业务和沟通任何结合起来,相关方可以在钉钉上建群,同时运输信息可以以卡片的形式更新,这样一来,群里的人都能清楚地知道运输动态,并在线上完成订单确认和付款。单这个项目就能为公司每年省下上百万费用。
对于有零有食这样规模的公司,几百万可不是小钱,而且随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情况越来越多,翁自豪用实际案例证明了数字化并非可有可无的面子工程,而是货真价实的赚钱机器。
在有零有食,钉钉这样的数字化工具开始被更多人接受和使用,尤其是像“宜搭”这样的低代码平台的出现不仅能够解放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也能让一线同事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开发适合的小应用。
这也是钉钉在2021年掀起这一轮低代码革命的初衷,让企业流程再造变得更加简单,让每一位员工经过简单的培训,都有可能基于自己的业务场景,发挥能动性进行业务创新,实现对员工能够的高效赋能。
继物流部门之后,翁自豪又把钉钉的低代码平台推荐给了公司的生产、人事以及销售等核心部门,他也在公司内部组织了“人人都是低代码工程师”的活动,短短两周时间内,就有近80人获得了认证。
在公司推行数字化转型的两年多时间,从最开始的一头雾水,到后面的一呼百应,翁自豪意识到即便是在最传统的食品加工行业,只要用对了工具,数字化也能深得人心,并且成为业务的助推剂。
有零有食车间
02. 技术下沉,效率上升
一般来说,中等以上规模的企业都会采购ERP、CRM、MES等系统软件,实现人事、财务、生产等业务的线上化,但有一点需要明确,不是管理软件越多,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就越高。
恰恰相反,这些大大小小的系统之间的数据并不相通,像公司里一个个小烟囱,形成了一座座的数据孤岛。
数据孤岛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不同系统各自为政增加了沟通成本,影响了团队关系;数据格式不统一,信息共享不及时不仅会降低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也因为“重复造轮子”而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成本。
这种情况下,这些软件往往沦为了昂贵的面子工程,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
当市场竞争瞬息万变时,业务复杂度陡然上升,传统管理软件在灵活性和连接性上的问题逐渐凸显。这时候,一个强大的技术底座+一套灵活低门槛的组件才能真正解决企业的痛点。
低代码平台的出现正好能解决这些问题,它的特点是普惠、敏捷、易上手以及开放,它能让非技术人员通过“托拉拽”的方式快速搭建出应用,同时也能通过B端的庞大用户、企业和组织数吸引不同行业的SaaS供应商进入,服务于不同规模的公司,最后组成一个繁荣健康的生态圈。
比如位于广东肇庆的风华新能源是一家拥有2500名员工的锂电池公司,公司CIO罗循衡过去几年已经在钉钉用氚云搭建了435个微应用,构建出了一整套从产品、质量、工艺、研发到供应链和销售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通了不同管理软件之间的壁垒。
利用钉钉来推动生产端和运营端的整合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比如,在搅拌机和桶装电解液等所有设备和物料上,都配备有钉钉二维码,工作人员可以扫码进行匹配,与此同时,数据可以通过二维码将本地生产端和钉钉的线上数据进行互通,方便后续产品整个链条的生产执行参数审核、生产过程数据监控和生产数据追溯。
如此一来,风华新能源通过钉钉实现了前端生产环节和后端运营环节的数字化连接,上游电解液等材料在处理时不再出错,下游发货效率提升了5倍。
风华新能源车间
以往,人们对钉钉的理解是它只是一个IM工具,后来变成了线上办公平台,但之后随着低代码平台的推出,钉钉慢慢地以低代码为技术抓手,深入企业内部各种复杂的业务场景。
根据阿里财报,截止到2022年9月底,钉钉上的低代码应用达到500万个,预计在一年左右,包括低代码和全代码开发在内,钉钉产生的数字化应用会超过1000万个。
除了像风华这样的中型企业,生产规模更大、产业链条更长的汽车行业也是钉钉数字化底座的受益者,去年中国汽车销量前十的轿车生产企业中,有7成在用钉钉。
以一汽为例,目前一汽集团有300多个独立应用正运行在钉钉平台上,打通了之前不同系统所带来的数据孤岛问题。钉钉也由此成为一汽集团12万人的数字化唯一入口,不仅让项目管理更加精细,也通过设备上钉的方式,做到了生产安全预警到人,流程从过去的“人找事”变成了现在的“事找人”。
除此之外,一汽还通过推荐供应商使用宜搭平台自建简易的MES系统,能够实现关键数据同频,将事后质检变成了事中的数据化跟踪,保障了上游零部件品质的同时,也实现了上下游的高效合作。
在钉钉看来,最明白问题的人,是战斗在一线的员工,也是有着各行各业实战经验的SaaS厂商和服务商,钉钉要做的就是提供技术和平台,促成双向奔赴。
03. 要面子,更要里子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和数字化交接的时代,但大部分人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不清楚。
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必经之路,但数字化并非是信息化的简单升级,真正的数字化从来都不是只服务于某个部门或者某块业务,更不是服务于某个领导的面子工程,也不仅仅是公司IT部门的职责。
如果企业只是把数字化转型的压力完全压给IT部门,那么无疑是刻舟求剑了,事实上,真正的数字化从来都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同时也是认知问题、战略问题、生态问题。
市面上对于数字化的阐释多种多样,但无论是哪种,它的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深入公司的肌理层,面向业务,理解业务,把面子转化为里子。
众所周知,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无论是造车、教育还是食品,不深入一线是不可能对数字化转型有深刻体认,更不知道企业从何“转”起。
正所谓“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下到基层全是办法”,企业想要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有“问题意识”和“基层意识”,最好的办法是把最好的工具交给最明白问题的人手中。